文/墨香元元
一本近100年前的育儿书,至今看起来理念都那么先进。对于成年人来讲,儿童的心灵是一个难解的奥秘。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在孩子们探索世界的路上,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而不是在不经意间伤害到他们。
这本书的作者是现代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她当年在罗马建立了一个儿童之家,专门收养一些孤儿和穷人家的小孩。她用她的教育理念和一些修女们来给这些孩子上学。当时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就有大幅度地提高。
过了几十年以后,人们更是发现了蒙台梭利女士她们的教学理念很成功。这些从儿童之家走出来的孩子们性格都很好,生活得很幸福,在各个岗位都有杰出贡献。
《童年的秘密》在1936年出版,至今它都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著作,也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它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早教圣经。
蒙台梭利指出: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的成长,就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并且尊重和理解他们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
这里就分享几个对我触动比较大的观点,希望也能帮助到有缘读到这篇文章的您。
帮助婴儿观察世界
当孩子用感官意识来观察世界的时候,家长必须要具备一些常识才能帮助到他们。比如6个月大的孩子,最好不要总让ta 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或者在天花板上吊一些玩具。
最好是把孩子放在有点倾斜的平面上,能ta可以看见整个周围的环境。更好的办法是,把孩子放在花园里。让他们看到天空飞过的鸟和微风吹拂下摆动的植物。要在不同的时刻把孩子放在同一个地方,这样他就可以重复看到同样的东西。这样有利于他学会如何识别这些东西以及它们相应的位置,还有学会如何区别有生命的东西和无生命的东西。
成年人的无知会压抑儿童的本性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6 个月大的婴儿正坐在地板上玩一只枕头。枕头套上有花和小娃娃的装饰图案。当这个婴儿正兴致勃勃地闻着图案上的花和吻着图案上的小娃娃时,一个照管他的女仆急匆匆地给这个儿童拿来其他的东西说:“闻这个!吻这 个!”
女仆没有受过什么教育,认为他如果能闻和吻其他的东西,也照样会高兴的。其实这个婴儿正在通过这些动作组织自我,女仆这么一打扰,就搞乱了他通过识别图像进行记忆的工作。
当成年人鲁莽地打断儿童的思维或试图分解他的注意力时,就可能阻碍这种内部的艰苦工作。
秩序能让孩子产生自然的快乐
孩子在一个月到二岁期间是对秩序极端敏感的时期。
如果他们看到东西放在正确的位置就会很兴奋,如果东西放在不正确的位置,
这会严重地打乱了小孩关于一些东西应该如何安放的记忆模式。他们就会表现得焦虑和沮丧,很多孩子都是以发脾气和哭的方式来表达。
作者一次在火车上有这样一次经历。一位母亲抱着一岁半的孩子,由于又热又累,她把孩子放下,脱了外套。当她再次抱起孩子的时候,孩子就开始哭,而且越哭越大声。旁边的乘客试图帮助这位母亲,都帮着抱孩子,只见孩子哭得更凶。
作者走过去问道:“要我帮你穿上外衣吗”? 这位母亲虽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没有拒绝。这时小孩立即平静了下来,当他的眼泪和不安消失后,他喃喃地说:“衣服…… 肩膀……’意思是“你的衣服在你的身上了”。
秩序是生命本能里的一种需要,当它得到满足时,孩子就产生了真正的快乐。
不要以爱之名
父母的爱和儿童天真无邪之间的斗争是无意识地进行的。成年人会心安理得地或者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比如说大人会告诉小孩不要到处乱跑,不要乱碰东西,不要大声说话,等等。甚至许多家长为了自己能有自由活动的时间,早早地让孩子上床睡觉。
蒙台梭利女士说,有一个7 岁的孩子对她吐露心声,说自己很想在某个夜晚能够躺在山顶上看星星。因为他从来就没看到过星星。他的父母总是在天黑以前就叫他去睡觉。
不许动
跟人的智慧最紧密相关的两种肉体运动是舌头和手的运动。
孩子努力用手去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成年人的考量却是:这个东西不能碰,会摔碎; 那个东西不能碰,太危险了;这哪能碰,太脏了,等等。
在1-3岁的时候,孩子会用不同于大人的逻辑去使用物体。这也是他们学习了解这个世界的方法。一个孩子可能会乐此不疲地把 一个墨水瓶盖拧开,盖上,拧开,再盖上,如此反复几十次。在一开一关中,孩子会自己学习到很多知识,比如螺纹的作用,感觉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时候瓶盖的不同。这个时候家长保证他不会把瓶盖吞到嘴里就好了。
书中还有一个例子。一个大约3 岁的小女孩不停地把一些圆柱形的物体放人容器中,然后再把它们取出。作者要求教师让其他的小孩唱歌和到处走动,但这些丝毫也没有影响到她的工作。她重复这项练习42 遍才停下来,仿佛如梦初醒般地愉快地微笑。她的眼睛亮晶晶地闪着光泽,环顾四周,甚至还没注意到别人对她的干扰。
作者发现每次当孩子经历这种体验之后,整个人都像经过休整一样,充满着活力,仿佛有无限的喜悦。
作为家长,千万要放下支配孩子的冲动,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去慢慢探索。
调整节奏,学会等待孩子
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总是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看到一个孩子在花巨大的努力想完成一件事情时,成年人总会有去帮他完成的冲动。
早晨起床,时间紧张的时候,孩子自己想梳梳头,自己想系鞋带。这些在家长看起来普通而孩子们做起来花时间的工作,总是被家长大包大揽了。因为快,因为省事。
当我们和一个行路不方便的残障人士走路的时候,还会礼貌地调整自己的节奏。而在面对我们孩子成长的时候就少了一份耐心。
自卑来自于苛责
儿童具有一种强烈的个人尊严感。
家里的客人吃饭时不小心把红酒洒到了地毯上,你会云淡风轻地说没事,反正也打算换地毯了。如果是你的孩子做了同样的事情,很多家长的态度估计会有所不同吧?
我们的说话态度、方式乃至于措辞造句,都会无意识地让孩子感受到伤害、压抑,甚至让孩子感到自卑。有的孩子身体也会出现疾病,比如心脏病、发烧、免疫能力下降等等。
孩子由于不断受到羞辱,感到软弱,进而会压抑自己的活动欲望。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少一些苛责和埋怨是每一个家长注意一下都能做到的。而我们的一点点改变,可能会让我们的孩子在日后生活得更阳光更自信。
结语
我们每个人的手中都掌握着人类的未来,希望我们能珍惜自己手中的这个权力,把孩子培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