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近邻算法概述
简单的说,k-近邻算法采用测量不同特征值之间的距离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贴标签)。
优点:精度高、对异常值不敏感、无数据输入假定。
缺点:计算复杂度高、空间复杂度高。
适用数据范围:数值型和标称型。
入门案例
如上图,如果有5个点,其中前4个点的“标签”已知,求第5个点的“标签”。
如果把数据表用坐标系图形表示,我们能够直观看出,p5的标签应该是“A”,因为它距离p1、p2更近。
在本例中,向量点只有两个特征值(x轴、y轴坐标),因此用直角坐标系表示很直观。但在更复杂的商业应用中,向量点会有更多的特征值,尽管用图形表达多维空间很复杂,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k-近邻算法确定数据的分类“标签”。
工作原理
存在一个样本数据集合,也称作“训练样本集” ,并且该集合中的每个数据都有对应的“标签”,即我们知道“训练样本集”中每一数据与所属分类的对应关系。
输入没有标签的新数据,将新数据的每个特征与“训练样本集” 中数据对应的特征进行比较(计算距离),然后算法提取“训练样本集”中特征最相似数据(最近邻)的分类标签。
一般来说只选择“训练样本集”中前k个最相似的数据,这就是“k-近邻算法”中k的出处。最后,选择k个最相似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签”,作为新数据的“标签”。
一般流程
1.收集数据: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2.准备数据:把原始数据组织成用于计算距离的、结构化的格式;
3.分析数据: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4.训练算法:此步骤不适用于k-近邻算法;
5.测试算法:使用测试样本计算错误率;
6.使用算法:输入数据,判定该数据的分类标签。
可使用场景
判断一部电影是爱情片?还是动作片?
婚恋网站的配对推荐;
识别手写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