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夜宵撸酒座谈会上,我自吹自擂,诗词歌赋已如何了得时,阿路借着酒劲冷不丁的说了句,你的诗词没有平仄和压韵。望着他凌乱的长发,我当时不已为然继续得意忘形。
可昨天我又想起这事,觉得这是当代诗词学术创作研讨会的方向问题,这老小子,本不懂诗词,为何有如此点评?肯定是在前一场撸酒座谈会上听别人说的。
古诗词的平仄和压韵,不是不会,只是本门阿榕师傅一直教导我,作诗词一定要注重营造意境和意象,注重唐诗宋词的风骨,如果只顾把自己句法,凑字凑韵的话滥用虚字就会成这个样子:郭沫若在1958年在张家口写的诗,大伙看看:
口蘑之名满天下,不知缘何叫口蘑
原来产在张家口,口上蘑菇好且多
这种水平,就算有平仄压韵,有一点点营养吗?我在三年前,元旦,爬我们后山有感写下一首带韵味的诗:
天地清明冬至,登山寻枫画卷
夕阳云中藏破,木澜丝流蚕卧。
寒风枝草尝瘦,聆听三宝禅渡。
放下浮尘缠务,快马神洲畅游
藏,蚕,尝,禅,缠,畅,其实在写到木澜丝流蚕卧时,己经没有灵感,后来发现,藏破,和蚕卧,有点韵味,后面全部用上这个韵字就容易多了。
有点取巧,在写歌词用韵脚这方面李宗盛,最会取巧,你看,〈〈给自己的歌〉〉
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顾着跟往事瞎扯,它早己偷光你的选择,思念是紧跟着好不了的咳。⋯
有点无病呻吟的味道,在同时期的罗大佑,就注重意境的营造,看看〈〈你的样子〉〉我听到传来谁的声音,像那梦里呜咽中的小河⋯
谁高谁低一比就知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一味强调平仄压韵,只顾叙事说理,不顾描写意境,那一定得不到水平的提高。
我认为唐诗宋词的格式,什么平仄,压韵,对仗等等,现代人真的太忙,真的没那么多时间去研究,古代是学而优则仕,把文章写好,就什么都有了。现代人不行了,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又喜欢写诗词,只能简化一些东西,只要字句筒练,诗词有意境,有意像,就很好了,要懂得变通,时代不一样了。放轻忪一点。
前阵子看到我们大仙游在征集仙游之歌,做为当代的仙游文采担当,这活一定要接的,虽然不大好写,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