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羡慕那些内心强大到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始终做自己的人。他或者她每天自带光芒的出现,话不多,却每一个字都散发着bigger。这样的人不多,但你我身边一定都会有一个。
我朋友圈里也有个这样的人,叫她A好了。A的人物设定从一出场就是人美成绩差,胆大纹身和吵架的姑娘。认识她还是高中时候,从没有深交过,对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很多年没变过的一句签名“我从没想成为大多数中的一个”。
这样的姑娘好酷,她做了好多我不敢做却一直向往的事,她说了很多我没勇气说却特认同的话。那天她发朋友圈说谁还没睡求夜聊,时差党的我就过去和她聊了聊。
大概是失眠容易让人敞开心扉,没有过多的客套,她上来就一句
“我一直都欣赏你敢于做自己,不合群的态度。”
纳尼?我?我敢于做自己?
用二狗欧巴的话来说,我就是个酒心巧克力,讨人欢喜的外表下全是空的。他说这话我印象很深,因为我从那时起就一直默默追问自己,我为什么就是空的呢?
记得摩登家庭第一季里,迪兰和大家说自己为什么喜欢海莉时,他说是被她身上那种无知却很强大的自信所深深吸引,而那种自信来自于一个包容的充满爱的大家庭。
仔细回想一下,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也没有什么不合群。转折点就是差不多初三的那年,爸爸妈妈离婚了。那大概是我开始变得空心的起源,不自信
和没有安全感充斥着14岁的我,也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
鲁迅说,世界上最残忍的事,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砸碎了给你看。
看着我曾经美满的三口之家变得支离破碎,我不止一次在心中告诉自己“从今天起,你的以后就靠你自己了”。
于是,从小学习成绩就属于还好,但不优秀的我开始了高中时期拼命学习的模式。因为初中的基础不太好,又去了一所省内很优秀的高中,初期的我就一直在中等水平徘徊,数学也常常不及格。后来,我把所有空闲的时间都标上了序号,给自己每个时间段分配小任务,完成任务后就勾掉。学习之外的事,比如上厕所,打水,洗漱,吃饭什么的都规定了多少分钟之内完成。这样的习惯我一坚持就是三年,成绩也稳步提高,终于成了学习上的佼佼者。但是,高中三年也有件事是我心中一直挥不去的阴影——我是个不合群的孩子。
你见过考第一名的孩子,评选不上班级三好学生的吗,就是一选就十几个人的那种。
不幸的是,我就是。当时的班主任是个男老师,特别公平公正,一评选三好学生就全班投票,当然了,一投票我就没戏。于是,每个学期末就算考第一名,我都会崩溃一次,跑到办公室对着班主任大哭,“大家为什么不喜欢我…….”
他安慰了我好多,现在只记得一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其实我时不太认同的,因为不是所有成绩好的同学都不合群的,我想问题还是出在我自己身上。
现在想想,可能是我当时选择做了一个不合群的人。别人聊天时,我在学习;别人值日时,我在学;别人睡觉时,我在学习;别人谈恋爱时,我执着地坐在教室里当灯泡也要学习;别人想来问我道题时,我说我只能给你讲一分钟,你要是听不懂就算了,因为我还有任务。就我当时这种行为和态度,的确挺招人烦的。
我知道很多人那个时候对我有非议,说我冷漠,说我自私,可我只知道一件事,如果我自己不给我自己一个保障,这个世界上就没人会保护我。
我很感谢那个时候不合群的自己,虽然我少了几张奖状,虽然我当时因为大家不喜欢我而伤心了很久,可是我踏实地做了该做的事,丰满了自己的羽翼。而且,你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时,身上那股倔强也一定会有人羡慕和欣赏。
而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合群,也没因为害怕孤独去迎合一些不属于自己的群体。我觉得交朋友,一看性格,二看缘分,然而这都不是可以强求的事。
我曾一个人在北京的商场里买买买的很开心,当然也和闺蜜一起在王府井吃火锅去三里屯看电影。
我曾一个人在台北的101里俯看夜景,当然也和室友一起环岛旅行走遍台湾。
现如今,我可以一个人在摄政公园里跑步,惊起路边的一群鸽子,也会和朋友一起去乡村小镇旅行然后去Chinatown补一顿中华美食。
我喜欢现在的生活,交合得来的朋友,做自己该做的事。记住,你努力合群的样子并不漂亮,相反,恰恰是努力做自己的时,你身上那股特立独行的劲才真的招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