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的是方正篇,方正即正直。这里记录了从言语、态度、行动上表现出来的正直的品质。
原文如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原名陈寔,因后来为“太丘长”,故后人称他为陈太丘。他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与钟皓、荀淑、韩韶合称为“颍川四长”。陈寔从小家里比较贫寒。年轻时曾为县吏,后来为都亭佐。他非常好学,常常学得停不下来。县令邓邵试着和他谈话,觉得他不是一般的小吏,让他去太学学习。
陈纪,字元方,陈寔的儿子。他自幼就非常出色,是个才学见识非常高明的人。在陈纪七岁的时候。陈寔与朋友约好时间一同出行,约好在中午见,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来,陈寔就先走了,他走了之后那个朋友才来。陈纪正在家门外嬉戏。客人问陈纪:“你父亲在吗?”陈纪回答:“他等了你很久你都没来,早就走了。”那位朋友便怒了,说:“不是人啊!约好了一起走,却丢下我离开了!”陈纪说:“您跟父亲约好中午一起走,您自己中午没来,这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其父亲,这是不懂礼仪。”这位朋友很惭愧,下车想拉陈纪。可是陈纪转身就回家了,头也不回。陈纪小小年纪,说话就有理有据,令这位迟到的客人哑口无言,真是厉害。
陈寔、陈纪和东寔的另一儿子陈谌(字季方)三人被尊称“三君”。陈寔最得意的就是有这两个儿子( 谁有这样的儿子都会得意吧)。后世的难兄难弟说的就是他们俩,不过不是字面意思哦。其实是陈寔对他们的夸赞“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思是他们俩论学识品行,元方和季方各有所长,互为兄长,难以分出高下优劣。
这一家三口都是有才学的人,真是让人羡慕呀!“梁上君子”这个词语也算是根据陈寔的教育孩子的事情出现的。有一天晚上,有一小偷溜到陈寔家里,小偷躲藏在屋梁上面,想趁机偷窃。陈寔知道屋梁上面有人,可他并未喊人捉拿他,而是把子孙们叫到面前教育一番:“今后每个人都应该要努力上进,切不可走上邪路,做“梁上君子”呀!作坏事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坏,只是平常不学好,慢慢养成了坏习惯。本来他应该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却变成了小人,你们可不要学梁上君子的行为。”小偷感激惭愧交织在心头,下来便跟陈寔叩头请罪。陈寔勉励他改恶向善,并赠与丝绢布匹给屋梁上的盗贼,后人常以“陈寔遗盗”比喻做好事,发善心帮助别人,“梁上君子”也成了小偷的代名词、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