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时候看了一个小品,是北京卫视播放的,由林志玲和宋小宝演的《相亲》。
节目中他们之所以相识,是来源于“大数据”。“大数据”会根据你的各方面条件,比如身高、体重、肤色、收入、职业等等方面为你匹配一个相亲对象。然而大数据分析不了人类的情感。它不知道人类有“一见钟情”这样的事。
最近在樊登读书会APP得知一本书,叫《AI·未来》,书的作者是著名的博士李开复先生。
人工智能离我们有多远?现在仔细想一想,人工智能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经常在网上点外卖,它是需要人工智能在后台运算大数据,然后匹配相应的骑手来取完成取件配件,这样的工作。
再比如,我们经常在淘宝、京东这样的购物平台买东西,这也是属于人工智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再比如,我现在正在使用的讯飞语音输入法,这也是一种人工智能。语音输入在各个方面,现在应用得非常广泛广泛,比如说在手机里面苹果手机里的Siri,小米手机里面的小爱,喜马拉雅出品的小雅智能音箱。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很多的方便。
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会有两面性的,在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你有想过?或许有一天你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吗?
你的工作未来会被AI取代吗?AI浪潮势不可挡,人类该何去何从?著名人工智能科学家李开复博士,深度解析了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十年大趋势,解密真正的人工智能危机,探索人类与AI共存的蓝图。
如想要坦然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或许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找到提升自己竞争力的方法,避免被淘汰。
像张萌萌姐所说的,我们要不断的修炼自己的硬本领,只有让自己变得独一无二,只让自己变得无可替代,才可以在任何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现在已是未来,我们要理解人工智能,善加利用人工智能,做好准备迎接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虽然人工智能会导致失业的情况,但同时也让我们明白,重复工作不是人生的意义。
2.读懂全球人工智能未来版图
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不可避免的需要接触到这些。我们唯有面对不能逃避,只有把人工智能合理的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这样才可以它变成一件利器,为我们所用。但是在这其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它是一件利器,再用它的时候千万注意不要伤到了自己。
人工智能的胜利引发了全世界范围内的讨论,人工智能会带来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吗?会战胜人类吗?面对势不可挡的人工智能浪潮,许多国家都加大了对人工智能的研发和投资力度,我国在这一数据上首次超越了美国,全球范围内的创业者们也力图在这个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3.理解科技对全人类的颠覆式影响
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数个世纪里,工作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种自我认可以及生活意义的源泉。工作让我们过得充实,给人一种规律感,让我们和其他人联结。切断这些联系,或者说迫使人们从事低于过去社会地位的工作,影响的不只是收入,还会直接伤害到我们的认同感和价值感。
2014年的《纽约时报》采访了下岗电工弗兰克·沃尔什,他描述了失业带来的心理影响:“我失去了价值感,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之前有人问我:‘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我会回答:‘我是一名电工。’但现在我却答不上来了。我不再是一名电工了。”
人工智能导致的失业,带来的心理创伤非常大。人们可能永久性地被经济体系拒之门外,随之产生的压倒性的无力感,会让人感觉自己的存在没有了意义。这不得不迫使我们重新思考工作、价值和人的意义之间的关系。
4.学会应对创造与破坏并存的人工智能革命
正如书里所说,未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会导致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扩大。作者认为,要迎接这些挑战,不能只做被动反应,必须主动利用人工智能创造的物质财富,重构经济体系,重写社会契约。同时宣扬人性,重建经济激励机制,激励造福社会的行为;促使全方位的经济和社会转型。
我们必须想办法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同时更加重视我们与机器之间的本质区别,那就是爱的能力。
机器没有情感,而爱与被爱的能力则构成了我们生命的意义。
在人工智能的时代里,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该怎样的合理的处理。亲人和亲人之间的情感,我们应该更要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