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要求看《阿甘正传》,我也借此机会时隔多年,重温了这部经典。好的电影总是历久弥新,经过一代代人口口相传。记得同样的年纪看这部电影时,震撼我的是阿甘励志般的人生,记住的是那句经典的台词“生活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滋味”,疑惑的是阿甘这么好,珍妮为什么还要离开他。
而今,随着年岁渐长,经历过生活的打磨和岁月的洗礼,某一天就突然明白了那句台词的真意:人生无法预测接下来是好是坏,无论是什么,应该坦然接受,学会释怀,整理好心情,拍掉身上的泥土,轻松上路。
这一点,阿甘比我们任何人都做得好。人生那么多痛苦,我们不能什么都装在心里。负重前行,是最累的事。治愈自己,自我成长,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但,何其艰难。当我们自己在泥沼中挣扎过,爬上岸后回顾自己前部分人生,才会真真切切的明白,童年时期留下的创伤是如何桎梏我们。原生家庭的不幸犹如脚上千斤重的枷锁,一步步拖累我们。
所以,为什么阿甘那么好,珍妮依旧要离开他。因为她要的,不是一份纯粹的爱就可以,而是真实的安全感,她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保护者,把她纳入羽翼之下,免她惊,免她无枝可依。
人在童年时期极度缺乏的东西会影响一生。也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它对我们做选择时影响有多大,但潜意识是这么是做的。童年缺爱的人,长大后就会千方百计想要得到爱,哪怕为此带上面具放弃真我。
珍妮缺什么呢?珍妮缺少的是安全感。哪怕长大后,潇潇洒洒的抛下一切离家出走,去流浪去歌唱,成为一个打扮入时,酷酷的个性女孩,依旧无法掩盖她内心深处那个哭泣无助,渴望救赎的小女孩。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那个酒鬼父亲,除了打骂,实施家庭暴力外,还对她做了什么,阿甘就更不知道了。年少的珍妮渴望有神降临将她带走,带她远离恶魔一般的酒鬼父亲,带她离开冰冷的家庭。她带着阿甘跑进玉米地里祈求上帝将她变为一只会飞的鸟,可以飞得远远的。但是没有人能成为她的依靠,即便是去了祖母那里,依旧不过是寄人篱下。而阿甘呢,比她还弱小,智力低于正常儿童,双腿需要脚固支撑,受到欺负时还需她的帮助才得以快跑。
这一跑,从幼年到成年。长大后的珍妮,有自己的梦想,她要成为一个歌手,想让世界瞩目,为此她拍色情杂志,做裸身歌手,交形形色色的男友。也许她能从他们身上找到安全感,也许她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帮她抵挡外面的风风雨雨,为此她愿意付出代价,哪怕他们也打她。
但是珍妮是真的想成为一个歌手吗?并没有。她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缺乏安全感,所做的一切一直是向外索取。从歌手到黑豹党成员的女友再到吸毒人员,珍妮一步一步走入歧途。有一天晚上她猛然惊醒,爬上了阳台边缘,因吸毒而迅速消瘦的身体在风中飘摇。最终她只是掩面痛哭。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遭遇困难与不幸。无论是阿甘、阿甘妈妈、珍妮、还是邓中尉。仿佛上帝没有偏袒哪一个人。阿甘智力不够,阿甘妈妈早年守寡,独自拉扯智力低下的儿子,为了让儿子上正常的学校,可以委曲求全付出身体,而邓中尉,大好的前途,在越南战争中失去双腿。我们无法去衡量比较谁的困难和痛苦更深些,但是我们应当知道,自己的人生由自己负责,你可以选择好好过,也可以选择用更糟糕的方式去面对。成长在内心。
阿甘在跑步几年之后终于明白了他跑步的意义,他想起妈妈的话:要往前走,先忘掉过去。而邓中尉,上帝给了他那么大的打击,他在暴风雨来的夜晚,坐在桅杆的最高处与上帝对抗,让上帝出来与他较量。最终他与上帝讲和了,接受了痛苦,释怀后认真生活。
那么珍妮呢?将自己的日子过得一团糟之后回到了家乡。最开心的就是阿甘了,阿甘每天都和她散步,一般都是阿甘和她说自己的故事,几年前在演讲上遇到时,珍妮还乐于与阿甘分享自己的生活,而现在她安静沉稳了很多。有一天他们散步到珍妮父亲的老房子,暴力的父亲早已死去。看到破旧的老屋,珍妮压抑在心里的痛苦全部爆发了,她奋力将手中的东西砸向老房子,仿佛砸的是那个带给她一生痛苦的男人。
珍妮在一个早晨再次离开了阿甘,离开了家乡。但是这次离开的珍妮,不是当初那个满身伤痛,懵懵懂懂的珍妮。回到家乡,回到老屋,仿佛是上帝给她的一次与自我和解的机会。上车时朋友问她为什么还要逃跑,她回答我没有逃跑。之后我们看到珍妮找到了正式的工作,有了固定落脚的地方,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是的。她没有逃跑,她面对生活将自己过得很好。
在影片的最后,珍妮身患绝症,但过得比之前幸福快乐得多。她也勇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嫁给了阿甘。她在一个星期一的早上离开人世,看起来也许是一个悲剧,但我却真心祝福珍妮,为她开心。尽管她这一生痛苦而短暂,但有真心爱她的人,她也最终与这世界、与童年的伤痛和解。这是人生最宝贵的成长。
愿我们所有女孩,都能无惧风雨、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