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几年前开始,去云南就年年被列到我的假期旅游规划中,因为觉得那里浪漫,因为本人自以为是个为了热爱不惜浪费时间精力,又自由散漫的人,这“气质”与云南大概五行相合。今年趁着年休,终于成行。
(一)
性子散漫的人是不会做细致的旅游攻略的,网上买了机票,定了酒店,大致计划了下哪天去到哪里,就拖着老公出发了。
落地昆明,到达酒店,时间已是晚上八点多,放下行李,迫不及待的就赶往昆明老街。
我是每到一个城市都喜欢去走走步行街的。因为街上青石板的包浆、一砖一瓦的斑驳陆离、装修或古朴幽雅或光怪陆离的小店、冗杂琐碎的小物件、当地人裹着百分之五十方言的普通话,凡此种种,都像是招摇在你眼前,又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的当地风情少女,勾着你探寻隐隐约约的只属于这个小城的风俗标签,那种感觉非常奇妙。
在昆明,没有逛到尽头的街,只有逛到疲惫的人。昆明的步行街是大街套小街、街街有味道的。你顺着一条街开始走吧,只要看到岔路拐进去,就从一处繁华跌入另一种烂漫。街道两旁,或满盆满架,或妖娆作一团,或从廊檐垂下,或从墙角溢出,就着迷离璀璨的灯火,古朴雅趣的店面,一路带你闯入一个又一个故事。夜晚的街巷真正是令人迷醉又沉沦的。餐馆绿植掩映,灯光与饭菜香味混成一种浓郁的勾人的气息;小吃摊一个连接一个,种类不能尽其数,叫卖声连缀成一首只有高潮的交响;饰品摊位就连排在路中央自成一个体系,家家顶子都用帆布搭成人字,夜色中,灯光亮得直逼人眼,摊位上的饰品反射出耀眼夺目的光泽,看似整齐划一,可又一家一个特色,一摊一个调性;就连街巷两旁的门店都家家装修别致,咖啡店、服装店、茶饮店、水果店……每个店都灯火灿烂,或现代奢华,或原始野性,或简约时尚,或朴拙有趣,耐人寻味。
云南是一个民族融合大省,拥有26个少数民族。一次性了解他们的最佳途径是去一趟云南民族村。一族一寨,走进去看他们的着装,生活方式,饮食特点,图腾崇拜。编织、缝绣、炙烤食物的现场展示只能透射他们生活的极小部分,或木质、或秸草、或石或瓦为主元素的建筑里,颜色鲜艳大胆的服饰和闪闪发光、雕花琢凤的银质饰品里,你尽可以捕捉少数民族姑娘小伙的勤劳勇敢、泼辣大胆;乌黑而年代感十足的灶具锅台,秸草竹篾编织的背篓草帽,以及墙壁上绣着图腾的挂饰,又让你平添诸多对其别样的生活、神秘的世界的猜想。
从民族村南门出来,不想正对着的恰是滇池边上的海埂公园,这不在计划内的偶遇让我惊喜。这个季节,海鸥是看不着了,但湖面上却时有水鸟忽而跷足而立,忽而直冲向高空,惹得游人阵阵惊呼。坐着游船畅行湖上,天空湛蓝如镜,湖面开阔旷远,远处与近处的水呈现青、绿两种不同的颜色,远望睡美人山眉眼清晰,长发飘拂,姿态安逸。站立船头,风清气爽,顿觉脑中晴明,胸怀坦荡,舒爽至极。
而昆明最有名的还是石林。地壳几亿年的运动,气候、水文等的多重作用合力打造的景观,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或堆或叠,或立或倒,如人工刻意刀劈斧削,又似峰峦峥嵘自然天成。群峰耸立如林,时有水流汩汩穿行其间,有的从石缝中缓缓流出,有的从两座石峰间冲下,还有的从高处跳下形成瀑布。石与水相依,柔媚了石,坚毅了水。我随着一队队人流徐徐前行,去探寻导游指引下的处处景观。石林本是自然天成,但在导游阿诗玛或阿黑哥的指引与解说下,一座座石峰真就像极了这样那样的人或物:有勤劳美丽的“阿诗玛”,有爱偷嘴的猪八戒,有絮絮叨叨的唐僧,有大象,有青蛙,有小蛇……有了形象,自然也就有了故事,有了传说,有了寓意,也有了趣味。这些故事是勤劳善良的中国人骨子里对优良品质的歌颂和传承,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向往。故事平添了情趣,但无声的历史却一次次刷新着人们对大自然神奇与伟大的认知。
九乡溶洞位于宜良县,带领我们游览的是一个刚刚高中毕业,打暑期工的小伙子,他对这个景点的了解仅限于上岗前半个月背诵的导游词,加之小伙子还不善言辞,地理知识不足的我也只好通过百度去临阵磨枪,急急补救自己的知识盲区。九乡周围分布有大面积的碳酸盐岩地层,在亿万年水流和地下水作用下,形成了奇特壮观的溶洞景观。我们坐着小船前往溶洞群,船只穿行于荫翠峡,两旁山石相对而立,嶙峋突兀,绿意葱茏,有一瞬间,似乎感觉自己已脱离尘俗,真想就这样随着一页小舟游荡下去,不知尽头。
洞内怪石遍布,千姿百态,钟乳倒挂,水声汩汩,在灯光的作用下,每一处都美得不似人间。虽然峡谷深邃,曲径通幽,一双腿几乎走废,但被大自然征服的心却一次次想要吟诵出最美的词句以示惊叹。只可惜那一刻,只叹自己胸无点墨,词穷句乏,竟不能拼凑出哪怕一句更完美的形容。
(二)
很多人对大理的认知许是来自金庸老先生的《天龙八部》,很多人都知道大理曾是唐宋时期南诏国和大理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事实上,大理古城的历史记忆要追溯到更远的四千多年前的远古时代,那是白族先民繁衍生息的地方。
我在学生时代也曾试图读懂金庸老爷子那些打打杀杀里的玄幻与神秘,无奈却没有什么天赋,只日日沉迷于琼瑶阿姨的多愁善感中虚度了青春。但,老爷子的多部小说太过深入人心,加之很多都翻拍过多次影视剧,所以当我来到苍山脚下的天龙八部影视城时,还是有诸多莫名的亲切感。这里依山而建,森森绿植,步步石阶,阴凉舒适。主要建筑有西夏王宫、镇南王府、珍珑棋局等,许是从小对武侠小说不甚了解的原因,我看得潦草,只把更多的兴趣放在了城内的各种表演,这些表演依据天龙八部的故事做了还原或引申,为这座影视城聚拢了不少人气。
其实,我对大理的热情,全部都在苍山洱海。大理四大旅游景点依次为: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是为“风花雪月”。这样的浪漫势必会吸引大批女人们蜂拥前往的。
我生性懒散,不爱翻山越岭,去苍山只有一个理由:因为它是苍山!
还是平生第一次,乘坐全长5500多米,全程45分钟的缆车通向海拔近四千米的苍山山顶,心里还是会紧张不已。然而很快,缆车外的风景就淹没了那份紧张。这个季节,山上没有白雪覆盖,但满山满谷的苍翠茂盛让你仿佛置身于节节攀升的原始森林中,洱海及洱海边的白族屋舍尽收眼底。从高处俯瞰,墨色的洱海,白色的房屋在濛濛的雾气中俨然一副水墨画。再往高处,到了半山腰时,白色的云团便向你眼前涌来,又在你想要触及到它时,向四周涌去,一簇簇?一片片?不,根本分不清边界。这一刻,才是真正抵达了天宫仙境,闭上眼睛,即刻便是脚蹬祥云,心向瑶池的无限想象。
缆车停下的地方其实并到不了山顶,是要游客自己攀顶的。下得缆车,立刻觉得寒意袭身。我们顺着石阶徐徐向上攀登,便可到达3966米处的洗马潭。在这里气温只有个位数,细雨霏霏,云雾缭绕,一切都笼罩在朦胧之中,心却清澈明亮,有一种逃脱尘俗的惬意和自在。此刻,如果有另一个人站在山下仰望山顶,必会说:“啊,你们是在云端了。”虽然云端并不那么容易抵达。我身体本就不那么健壮,攀援上山的过程便显得有些艰难。爬到大约一半的路程,腿里就如灌了铅,举步维艰。停下脚步举起手机,把云遮雾罩下的山石,茂密挺拔的丛林摄入镜头,喘口气,再接着攀登。许是季节的缘故,沿路几乎看不到花,只有满眼依着山势蜿蜒起伏的深深浅浅的绿。
太多的时候,我们为了谋生把自己囚禁在钢铁森林下的一间小房子里,琐事缠心,腿脚被捆,此刻,被束缚多日的身体与灵魂都得以放逐,虽然苦累,却不胜快哉!我们都太需要这穿行云海、酣畅淋漓的自由自在了。
下山后返程中,我透过汽车玻璃远看苍山,白色的云团连接成一件硕大的风衣批在山顶,山脚下居民的房屋皆依山而建,白墙灰瓦,一幢幢层累而上,挨挨挤挤,热闹如集,与山上的空旷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里,仰头是触手可及的仙境,俯首即是浪漫诗意的烟火。
白族人民崇尚白色,着装在白色主色调上会添加蓝、红等纹绣装饰;房屋就地取材,以砖石为主材料,飞檐翘角,墙壁亦为白色,但每一面白墙上都会有彩绘的各种图案以示不同的寓意。这是属于他们独有的高雅和浪漫。我总渴望在大理古城的某条街巷中,碰到祖辈生活在此的白族儿女,与他们攀谈,去深度感知他们不一样的风俗与文化,无奈,作为旅游城市的大理,近年来已经被商业同化,喧嚣与繁华几乎掩埋了生活的一切细节。
不过总觉得,大理的步行街似乎和昆明还是不同。在大理古城的民俗住了三日,我是日日晚上都要走过“红龙井”,再从这条街穿梭到“洋人街”“复兴路”以及各种没有关注到名字的街巷。顺着红龙井街一直往下走,街道两旁商铺林立,酒吧、小吃、咖啡、服饰店、书店等等店铺不一而足,路中央,河水潺潺,穿街而过。木屋,栏杆,石亭,石门,在我眼中几乎步步是景。若走累了,只要你斜身随意在任何一处石凳上一坐,回眸浅笑,便是一段绝美的爱情。
总以为,大理的酒吧是与别的城市不同的。我于离开大理的前一晚,把时间留给了一间酒吧。灯光昏暗迷离,一张张人脸模糊又生动,城市中的红男绿女,在这一刻卸下伪装,借着杯盏讲说着大同小异的凡人的生活。台上歌手或低吟浅唱,或歇斯底里,歌词句句入心入肺。就着光怪陆离的霓虹闪烁,我便可以与内心深处的自己做一场灵魂的深谈。
大理美食很多,只是我对吃的兴趣不够浓厚,所以记录寥寥。但,石板烧,野山菌火锅,各种口味的米线,各样饵丝、饵块,包浆豆腐,喜洲粑粑等等每天都把我的胃填得满满的,以致直到半月后的今天,上升的体重都很难下得来。
大理的最后一站,便是我心心念念的洱海!
在出发前,我也翻阅各种App企图做一个完美的洱海游攻略,但事实证明,还是太过粗糙。
环洱海一周大约一百四十多公里,旅行社的大巴车只消每人148元,就可以带领我们环行一圈,并会在四个重要的打卡景点驻足让我们游玩。但当我们坐在车上听导游刘金花(白族女子都叫金花)给我们做一日安排时,我就有点后悔了:因为路途遥远,中间还安排了一餐白族团餐,每一个景点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区区一个到一个半小时。这点时间,实在不足以让我与洱海有更多的亲密交流。然事已至此,只能这样了。
我就从这被极致压榨的时间里,找寻那份心水已久的浪漫主义者的快乐。
骑一辆簪了鲜花的自行车,在洱海边迎着微风缓缓而行,任风吹起裙裾一角,右手边,是一望无际的微澜的湖面,左手边,是砖石雕砌,屋前载满鲜花的民宿或咖啡店,而身边,与你并肩同行、眼光温柔的,是那个会与你相守一生一世的良人。那一刻,只愿时间停止,一切化为永恒。
历史上,喜洲曾是南诏国的军事重镇,是白族先民主要的聚集地。被商业化的喜洲古街一样成为了小吃、饰品一条街,但在这里,倒是可以看到身着白族服饰的孃孃,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坐在街角售卖自家土特产。
双廊古镇却是我想永远待在那里的地方。它就建在洱海东岸,而这里又是舞蹈家杨丽萍的家乡。因为时间有限,我们没有步行穿越古镇,而是选择坐上小交通直达洱海边。杨丽萍的太阳宫和月亮宫就建在玉矶岛上。月亮宫是私人住宅,不对外开放,太阳宫参观需要早早预约,但如果去喝一杯148元的咖啡,便可借机去参观一番。我没有多余时间,只能跑去离之最近的地方,匆匆拍了张照片,这也算是一次与杨丽萍最近距离的接触了。沿岸的建筑比起喜洲,更多了现代和时尚,即便是小吃、饰品店,也因了洱海的烘托,鲜花的点缀而奢华典雅,让人不舍得移步。
我倚着一处石栏向远处瞭望,天空蓝得纯粹,白云铺展出一片安详,天的湛蓝与水的青蓝在远处苍山的山顶相遇,延伸到不知名的更远处。湖上,绿树葱茏地点缀着这辽阔的洱海,苍山在远望下显出沉静的墨色,山水相依相伴,不离不弃,直到山无棱,水枯竭,天地合,乃敢绝。苍山为盟,洱海为誓,这是怎样至死不渝的爱情佳话啊!
我想,杨丽萍正是长居此所,开窗呼吸这天地之灵气,拈花而食,取露而饮,如此才修炼成不世出的舞之精灵吧。凡俗如我,没有修仙成灵的慧根,只盼能长居此地,舀一瓢洱海之水,日日煮一碗米香浓郁的白粥,就着所爱之人的喃喃细语,果腹,暖胃,称心,直至终老,足矣!
离开大理的当日上午,老公租了一辆小电驴,载着我,跟着导航再次去了洱海边的龙龛马头,也算稍稍弥补了没有尽兴的遗憾。很多人是早早来这个码头看日出的。我们去了已是上午十点多,只在码头做了短暂的停留。
回程途中,我坐在电驴子后面,任太阳在头顶肆虐,任风拂过面颊。突然觉得,在这里,哪怕什么都不做,哪怕没有方向,就这样骑一辆小电驴漫无目的四处游荡,也可以快乐到飞起!生活在钢筋混凝土里的芸芸众生,每日汲汲于名与利,是否早就忘了,这世上最昂贵的奢侈品,是自由的风!它无价,故而分文不取!
(三)
短暂的云南行就这样告一段落了。我没用“结束”这个词,因为我知道我还会去。丽江、泸沽湖、玉龙雪山、孔雀、蝴蝶泉……太多的云南元素勾着我的心。我想起徐千雅的歌词:“彩云之南,我心的方向……”
我更想起了李煜的一首词: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来年,我们一起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