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是一首非常温柔的I’ll be gone by winter,圣诞节过了,但圣诞系列的歌还缠绵在耳际。这样的开头是我写日记的习惯,想不到写什么的时候就穷尽细节地描述此时此刻的环境。期待借此无甚营养的寒暄,凿出有灵感渗进来的脑洞。
在某个如今已记忆模糊的夜晚,2015年的回忆和思考无数次把我从半梦半醒中扯出来,我恨不得下床去书写那些在脑海里闹腾的句子。灵感的来临总是让人幻觉它会在大脑里驻扎、会安安静静地等待被书写的时刻。但醒来时,就像宿醉一宿,倒什么也没记住。
从小到大,我们似乎都在被外物和他人牵引着向前走。读书时,有父母和老师的期待和催促,有号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临近的压迫感,我们就像行走在地铁高峰期的拥挤人流中,再懵懵懂懂也被推着往前走。上了大学,为了不辜负谁的信任和期待,为了得到认同和鼓励,为了一个任务一个集体,都曾活力满满、兴致勃勃地奋斗到午夜梦回。因此,2015年之于我的珍贵,在于它是我第一个几乎纯粹的self-motivated(自我驱动)的一年,甚至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它可能是唯一的一个。
这一年,我没有了外界责任的驱动和束缚,唯一的责任就是自己管好自己的事。记忆又回到了一年多前,Rachel和我说”You are responsible for your own experience”(自己对自己的经历负责)。如果你在做你不那么认同、不那么喜欢的事情,这句话简直是最好的激励。一件事情做得如何,本身与你并没有太大的利益关联,它之于你的意义,应该是你有没有make the best of your experience(做到最好),有没有获得成长和感悟。从这句话引申出去,人分成self-driven(自我驱动)和inspired-by-others(他人激励)两个类型。在他人的激励和影响下努力,就像借别人的电发光,总是会用尽的。
(请不要吐槽我中英文结合,对我来讲,这些英文的表达更有力量= =)
在听这一番激励人心的话时,我一边点头表示我对此的彻底理解和完全赞同,一边回顾我这几年做的大小事情,无奈地发现我就是inspired-by-others的类型。我不敢想象如果我没有他人的鼓励和陪同,我能不能做成我想做的事情。
2015年我果然有很多恨不得抽死自己的懒惰时刻,但我倒是没想过我竟然走了那么远。
非常的棒,前面的840个字是年终总结的开头,如果你看到这里而且还打算看完它,那我们可以发展一下更深远的友谊了。
一、写作
上天赋予我的第一个幸运,大概是在我初中的时候。我喜欢上了写作。我不把我写的玩意儿称为“作文”、“日志”、“随笔”之类的,实在是因为我写的杂七杂八,无法有专门的定义。
写作的感觉,之于我,就像游泳一样。我一定不是技艺佳的游泳高手,我只是沉迷于被水隔绝于外界的安静感觉,安静到你排空一切杂念,只专注于与自己相处的此刻。从那时开始,写作时的我就可以挂上“罗健婷专属心理医生”的牌号就诊,我难过时、愤怒时、失望时、迷茫时写下的文字,就是心理诊断报告。
只是上了大学之后,写作的习惯就渐渐远离了。
很庆幸在2015年,我又把它捡回来了。4月份我曾要求自己要有15小时的写作+阅读时间。阅读可以迅速进入状态,半个小时后又能及时抽离去做别的事情。但是写作很难,如果构思一篇有规模的文章,半个小时可能才刚刚进入状态。我只能在周末抽出比较大块的时间写。今年我留下了很多烂尾的文章。时间不够完成一篇的长度,而下一次想接下去又很难回到当时的心情。
年末的时候,受到一个公众号的影响,开始每天写日记。到年尾时,已经写足了47天。每晚睡前调一个20分钟的闹钟,尽可能迅速地完成。
最开始的三个星期,我写字都是寥寥草草的——有太多东西迫切地等待着被书写。以前懒得记录但一直储存在心里的东西,终于有了宣泄的出口,往往是写完一篇日记爬上床后,大脑又在迅速构思下一篇,折腾到很晚才能平复思绪、安然入睡。
我以为我还是如此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呢。可惜过了一段时间,我就开始了流水账的阶段。
毋庸置疑,没有输入,难有输出。没有经历,也难有输出。
写日记大半的时间都是快乐而有成就感的。有时候你本来只是记录一些烦恼,写完就突然被自己鼓励到了。
二、健身
(健身本身也会涉及学习以及衣服、鞋子、其他耐消品和特殊饮食的购买,但我把它都划到健身那一块。)
2015年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坚持健身。像我这种从小都是校运会配角或拉拉队的人,能够把这件事情坚持了229天并且由衷热爱,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我经历过跑步、跳操、器械、举铁,年末又回归了马拉松的训练。在这条路上遇到太多有趣的同伴,也感激一大堆帮助指导过我的人。
健身也是一项大部分时间都是独自一人完成的活动,但如果我没有遇到这些人,分享或听闻健身的种种爽,大概也不能走得那么远吧。
2016年的第一天,跑了人生第一个半程马拉松。本来马拉松只是我to-do-list上一项想得到的经历,划掉了就划掉了。但是现在我内心不停地想着五一要去跑肇庆的半马,年末要为广州贡献自己首个全程马拉松,大鹏马这么帅气错过了怎么行。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潜力不止于此,我看见跑马拉松的人眼睛里的光,我想再见到这些小疯子一样的人,我想再遇见那个一边大开脑洞一边咬牙奔跑的自己。不尝试一下,你怎么会知道,和自己相处,也有太多美妙的经历和感受。
我从8月份开始光顾健身房。健身房就是成年人的游乐场,我对它永远抱着猎奇之心。从琢磨器械到举铁少女,我鲜有记录自己的感受。跑步只是撒丫子奔跑的事,但力量训练要数数、计重量、组间休息各种盘算的活儿,实在是很难认真地思考别的事情。
我习惯了穿过汗流浃背的男生和随意摆放的哑铃,若无其事地捞起杠铃就溜到角落里玩自己的项目,到最后都敢在举铁区最扎堆的地方练卧推。在这个女生出现就会尤其扎眼的地方,我也发现,任何人类都会关注自己大于关注她人。健身的人只会痴望着自己的肌肉,才不会关注这里什么时候多出来一个胖妞呢。
三、阅读
买了新手机才开始系统地记录阅读的时间,从8月到12月一共阅读了50个小时。大概是平均每天投入20分钟。如果把一整年都记录上,这个平均时间可能还要更低。
从书目看,阅读的数量也不算少。我在阅读上学到的,都是如何放过自己。
《自控力》里说,放纵过后,不要在内心太责骂自己,给自己下跪一般的惩罚,而是要放过自己,相信这只是一时的放纵,下一次才能更加自控。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说,一个对话的成功与否,一段关系的深入与否,都不仅仅由你个人来决定。不需要为一个尴尬冷场的对话或者一段无法维持的关系而认为自己情商低、不会说话、不够有趣、难以相处。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就好了。
阅读过这么多书,工作了这么多些日子,我学会的就是要缩小自己的感受。
工作上必然有人会指出你的不足之处,而事实上作为一个新人,不犯错误几乎就等于不去工作,不要因为有悖自己的脸面和尊严而选择翻脸或不接受他人就事论事的指责。
承认错误和弥补也是一样的。犯了错躲起来,任羞愧感爆棚,你讨厌自己,觉得对不起他人,就是不好意思出来道歉或者弥补。还是那句话,羞愧感大概是世界上side effect最严重的玩意儿,很多时候它并不是逼你向前的助推器,反而是让你踌躇不前的障碍物。
小说类:《冰与火之歌》、《忽然七日》、《追风筝的人》、《三体》(未完)
随笔:《此生,肉身觉醒》(未完)、《孤独六讲》(未完)、《蒋勋说<红楼梦>》
历史类:《南京浩劫》(未完)
自传类:《乖,摸摸头》、《向前一步》
方法论类:《影响力》、《自控力》、《跟任何人都聊得来》、《硬派健身》、《优势谈判》、《零秒思考》、《大猎论道》(未完)
噢,终于到最后啦。我好喜欢这一年,这一年我比以前坦诚了。我初中时连写日记都只敢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若干年后的今年只能猜当初写的日记是什么意思),现在写日记都是没有任何遮遮掩掩地表达,现实中的表达也是这个趋势。
好感激这一年,我有了那么多由衷地热爱着的东西。马拉松有个很好的概念叫“PB”——Personal Best。跑马拉松的人都是为了打破自己原来的PB而更努力地训练、更用力地奔跑。在寻找内心的源动力方面,这一年,我觉得我做到了21年来的Personal Best :)
在进入2016年之前是不是要许愿呢。
我希望我可以一直坚持写作、健身和阅读的爱好;
我希望我可以继续折腾,每年都经历一段风风火火的传奇故事;
我希望我遵从自己爱挑战的内心,而不是下意识地选择一条简单的路然后因为太无聊而死去;
我希望我能做到简单但不容易的事情,比如改掉拖延症的坏习惯。
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扑向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