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读书感悟】归因偏差与“绿灯思维”

书名:《好好学习》

作者:成甲

金句:我的成长来自“我的观点/行为”的改进和提升,而别人对“我的观点/行为”提出意见,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分享:

I:

001当我们听到与我们以前认知不同的观点、理论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的自尊进行冲击,从而会不自觉地打开自我防卫机制,这就是“习惯性防卫”。

002“习惯性防卫”的产生来自于归因偏差,自己取得成绩时,往往回归因于自身内部。而自己出问题时(受到挑战时)往往会归因于外部原因,而当我们把外部原因当真了就会觉得别人的意见不对头了。

003但在现在的知识时代,这种防御机制会阻碍我们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004学习“绿灯思维”(我的观点是否可以在别人的意见中进行改进,变得更好),抛弃“红灯思维”(打断对方、听不进别人的意见,遇到挑战就本能性地找理由去反驳);

005前提是必须建立一个更加基础的认知: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

A1:归因偏差这是至少第3次看到或听到了,《财富自由之路》和《小学问》中都有涉及,看来这个工具非常重要,我们要避免归因偏差,更加客观地看待自身和他人的问题和成绩。也不知道是不是第一次听到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这个理论,读完觉得很有道理。

A2:

001进行客观地正确归因,自己和他人的错误或成就,既有内部原因,同时也有外部原因。

002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别人对我的观点/行为提出意见时,我要想这是让我进步和提升的机会,他评论的是我的行为、我的观点而不是我这个人。思考其意见是否能帮助自己的观点/行为更好地进化,而不是习惯性防御,阻碍自己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