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给大家领读武志红老师的身体知道答案。
序:回归身体,生命真的是可以自由的。
这本书的宗旨就是与大家分享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让大家看到我们是如何与身体取得连接的,而那是多么美的故事。
这本书也写出我们的心是如何构建我们自己的世界。
我们绝对是我命生命的创造者。就是你可以使你的生命变得丰盛,如果你人生失败,那并非别人的受害者,你是你自己的受害者。
要使自己变得丰盛,要破除生命游戏的规则,必须重新建立与身体的连接,在头脑与身体之间打通一个通道。
名人名言。别人证悟到的真理只是他自己的真理,而不是你的真理,如果没有身体的佐证一个道理,对你而言就可以说是一个谎言。巴菲特的父亲对他说,尊重你自己的感觉。乔布斯领悟到,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内心和直觉的勇气。
但是在中国,我们的社会最容易听到的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要好好听大人的话,好好听权威的话…
身体被用来吃喝拉撒睡,而忘记了一个事实,身体是灵魂的居所。你的身体是你的灵魂的居所。比忘记了这个事实更糟糕的是:我们将灵魂赶出自己的身体,让别人的灵魂寄居进来。
一个只生活在头脑中的人,身体将逐渐干枯,情感变得简单而僵硬,难以感染别人,也很难被别人感染,总之他将生活在一个头脑所构建的囚笼中感到无比孤独。
我们必须拥有真正的学习和觉知,头脑与身体合一的学习和觉知,意识与潜意识合一的学习和觉知,也是我们老祖宗所说的体验体会,体证,体悟,体察。做到这一点后,你将发现,生命真的可以是自由的。
01 身体是心灵的镜子。
案主觉得身体冷,穿十几件衣服都冷,其实是心冷。一个高考发挥失常的男孩被父母强行填报了一所自己不愿意去的大学。表面上他没有反抗,但是在潜意识的指挥下,他讨厌学校的饮食,吃的很少,很快瘦下去。在潜意识的指挥下,他经常肚子疼,莫名其妙的摔骨折。他就是在用身体向父母传递信息。
心灵和身体是相互呼应的,真正的健康应当做到心灵和身体的和谐。癌症病人多有一个共同特点,特别压抑自己某一方面的情绪,这种情绪可能是愤怒,可能是悲伤,可能是内疚也可能是其他情绪。某种重要的情绪产生了,你拒绝接受,绝对的拒绝接受并比把它极力压制到潜意识中去,你成功了你似乎不再受这情绪的困扰,然而这一被压制的情绪通过身体表达了出来,或许癌细胞便是身体对这一被压制情绪的表达。这一点在生活中我们都有体会,一般情绪不好的人更容易生病。
我们不能单纯从生理的角度追求健康,还必须学会聆听并尊重心灵深处的声音。
02 身体呼应的美
共情感人所感,想人所想。但是单独从头脑的角度出发,真正的共情是很难的。只有有身体的参与,让身体越来越敏感,才明白什么叫感人所感,想人所想要打开身体的通道。
当我们在描述某一种感受时,我们也可以尝试把注意力不要都放在头脑和语言上,把注意力放到身体上,看看身体哪里有感受。
佛教说慎用三宝,所谓三宝就是眼睛,耳朵,嘴巴,这三者看似让我们很容易交流,但仅仅这三个层面的交流就是巴比伦塔,不可能听到对方,对方也不能听到,你必须放弃对三宝的依赖才能达到共情,才能走出要命的孤独。
03 身体知道心灵的答案
吉利根论三种智慧,身体的智慧,认知的智慧,场域的智慧。
这一部分是讲的关于催眠。催眠就是聆听身体的声音。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这种办法,在某些场合中有感觉到哪些不自在时,我们就去觉察自己的身体,那时身体总会有一个部位不舒服,然后带着这个部位的不舒服觉察去和这些场合中的人相处。会发现每个人发出的能量都是不一样的,最常见的纬度是冷和热,有的人接近你会感觉到热的能量,这种热有时很舒服,有时不舒服,有的人接近时你会感觉到冷,而冷一般都是不舒服的。
神奇的直觉源自简单的练习。这里可以参看当下的力量。
04感觉:破除内心藩爬的钥匙
如果你对某件事感到困扰,那么可以在晚上睡觉前对潜意识发出一个请求,我有一件事感到困惑,请梦指引我,告诉我这是为什么?这个潜意识的使用,之前绿水师傅分享过很多次。
这里有一个案例,小郑因为看到工友从楼上跌下去,从此陷入了恐惧。但是最后小郑彻底的明白了工友掉下来摔死的事情,之所以对他有那么大的影响,之所以怕坐过山车掉下来的感觉,之所以对上司掉下来这么敏感,都是因为他惧怕,自己果真成了妈妈所指责的不争气的男孩。尤其工友摔死的事情,就好像是在告诉他不争气,掉下来就会死掉,所以对他刺激极大。
我们在惧怕一些事情的时候,可能惧怕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给我们的感觉,并且我们之所以惧怕一件事情给自己带来的感觉,经常是因为这件事和以前的某件事很像,唤起了我们以前的某种感觉。
阳明先生的一个核心内容是知行合一,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原因是他内心没有矛盾,而我们普通人之所以做不到知行合一,是因为我们内心中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因为这些矛盾我们在行动时就有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动力,行动力就打了,很大的折扣也就做不到,知行合一了。
假如我们最终能发现,其实自己可以处在任何位置,那么我们就破掉自己心中的种种障碍,从而获得充分的自由,到那时就可以做到知行合一了。
页码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