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是人一生当中最关键的一环。
人从出生起,将有多年的无助与依赖(12岁以前),正是在这最初的岁月里,他身边的抚养者日日夜夜地照看与哺育,才使他出现对养育者几乎一生不可消失的情感联系。
12岁以前统称为“依恋期”,12岁以后18岁以前是“青春期”。
“依恋期”是我们教育孩子最关键的时期,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很弱小,他对父母、对抚养人都有相当的依赖和依恋。
“青春期”的孩子一般是比较逆反的,有时候一些很乖的孩子到这个时期也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或者一些心理问题。
有些问题你不用去管他,他会自然的就恢复正常,也就是说他度过青春期,他就会恢复正常。但有些孩子就不是这个问题了,他青春期出现的问题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比如那些不可逆转的过错。
青春期是人最容易出事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管起来也是最难的。
但不管是依恋期还是青春期,都是人的未成年时期。这一时期孩子出的问题,父母,或者其他抚养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帮他矫正。
“依恋期”发生的问题最好放在家庭解决,“青春期”发生的问题最好放在社会解决,由社会专业机构来干预。
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具有滞后性的特征,你所不明白的他的行为的发生归根结底都是抚养方面出了问题。
01
首先要讲的第一个心理现象是“情感发展”。
人在生命的早期是最笨的,在1岁之内,大猩猩比人要聪明。
也就是说,人在1岁之内,是相当的无能、无助。
他的吃喝拉撒要完全依靠另外的人,也就是说他的痛苦的解除,都在这个抚养人。他所有需要的满足和由此带来的快乐都和这个抚养人的出现息息相关。
因此,日复一日,他这个时候从快乐体验,到他快乐过程当中的注视,以及他耳边听到的抚养人的声音,到他半岁之后,他就开始认人了,开始挑人了。
这个“认人”的现象就是最早的心理现象,就是“情感”,我们有时也叫“依恋”。
人和人的关系始于需要的出现,而需要的满足一定是和他人有关,在满足的过程当中建立情感。
人和人的关系,第一是需要,第二是情感。
其次要讲的第二个心理现象是“言语发展”。
情感的发展是其它心理现象发展的基础,情感的发展和孩子的言语发展密切相关。
真是有爱的抚养一定是唠叨的,也就是有话的。
内向的人不善交谈,不善表达,他跟人打交道很发怵,他言语上、用词上、张嘴上都很困难,因此他有时候宁愿动手,也不愿意动嘴。
他早年的抚养一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缺少耳边的唠叨。
亲情抚养一定有是话的。
妈妈照顾和幼儿园里或保姆照顾肯定不是一个状态,缺少互动,丢少沟通和交流,缺少爱的传递。
爱的抚养和非爱的抚养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有没有话。
听得多的孩子一定说的早,口齿也伶俐,表达更清晰。
言语发育不一样,慢慢就会发展成不同的性格。
再次要讲的第三个心理现象是“社会性发展”。
言语发展他一定和人交流,
如果小的时候没人跟他说话,长大了他就不愿意跟人交流,也不在乎别人的表情,不会察言观色,因为没有这方面的锻炼。
社会性就是愿不愿意和人亲近,愿不愿意和人交流。
言语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要讲的第四个心理现象是“观念和性格的发展”。
观念是人的一种想法或一种看法,是在人的不意识中就出现的一种反应。
观念就是观的同时形成了念。
观念是看到了就形成了,信念是明白了坚持。
观念的出现,在父母的唠叨、父母的言谈举止、父母的坚持和信念。
你不能喝尿不是生理上不能喝,而是心理上不能喝,这就是后天形成的观念。
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
社会行为一定是跟别人有关系的,比如自私,比如冷漠,相反的有热情、宽容、善良等。
性格就是一个人和别人有关的行为方式。
性格既代表了人的观念态度,更重要的是他的行为表现。
懂事不懂事完全在于父母怎么教育。
02
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六岁之前父母应该怎么管教?
第一方面训练:六岁之前说不,是对孩子最早的一个训练。
孩子还小的时候,你让他闹,他能闹到哪儿去?但如果孩子长到十几岁,他闹的方式可就多了,闹得程度也厉害了。动不动就会以死相威胁,但孩子对死的认识又很肤浅。
不要让你的爱在他的眼里成了没有限制的。
三岁之前孩子的哭代表着他的痛苦,三岁之后就不单纯是痛苦了,而是有了目的性,达不到目的他就哭。
这个目的性一出现,家长就应该开始训练他了。
第二方面训练:克制任性的训练。
不要打也不要骂,放到卧室比较安全,一对一较劲,类似于熬鹰,看谁能熬得过谁。
不要生气,不要骂他,他看见了就会形成观念,你那样做容易给孩子形成不好的观念。
不要说教,因为他听不进去;不要打他,因为对他不公平;不要走开,他哭给你看呢,你就看。
大人安静下来,就坐在孩子跟前看着他,让他哭让他闹。磕着碰着也不要去管他,他知道疼。
然后等孩子哭得累了就适当给点爱,但绝不妥协。
没有不文明,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
以这种方式告诉他,如果你闹起来没道理,我不心疼,我也不让步。我也不跟你闹,我就看你闹,你就闹吧。
经过这一次事他就会知道,闹是没用的。
但又不能让孩子太压抑,那怎么办呢?跟他讲以后有什么事要跟家长好好说,如果你能说服我,我可以考虑你的要求。
这就给孩子留了一条路,还能锻炼他的说话、构思和表达能力。
鼓励他跟你交流,把握三比一原则,三次满足他一次,让他知道交流有用,但也不要每次都给。
达到了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他不跟你闹了,第二个目的他如果想坚持,他会跟你商量。
形成了这个习惯,到了青春期,亲子关系就好处了。
进行疏导性教育,而不是一味地堵。
恩威并施,让他知道父母爱他,但父母不迁就他,父母的爱是有限制的。
第三方面训练:克制诱惑。
前面两个训练都是父母在场,如果我不在的时候他能不能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让他知道“等待可以获取更大的满足”,你今天的克制是为了以后更加长远的发展。
没有耐性的孩子上学一定会出问题。
第四方面训练:学会忍受。
第五方面训练:防止自私。
这两方面训练可以放到一起做。
孩子成长过程中,自私是正常的。
自私是怎么养成的呢?就是他只管他自己的事,别人的事不用他管,不用他考虑别人。
上学就只管学习,别的什么事也不用管。等他考上了大学,他就会觉得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与你们无关。
自己的事自己做,公共的事大家做,别人的事帮着做。
从他上桌吃饭开始,就给他立一规矩:大人不动筷子,你就不能先吃饭。
这事儿很简单,但是非常有效。
饿一个小时,饿不坏他,也饿不死他。饿起来确实挺难受,但人生最期本的痛苦就是饥饿,孩子以后走向社会、走向人生的话,他的痛苦会有很多。
让他去体会,因为人只有自己经历过痛苦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别人的痛苦。
要让他在这小小的痛苦面前知道别人和他一样,而且我们是一个家,我们是一个整体,所以我们要一起挨饿。
让他心里有“别人”这个意识。
这个叫吃饭的等待与控制。
尊老敬老,先人后己并不只是个形式,它有助于防止孩子自私。
谁要是没回来,就拔出一份菜,留出一份饭,形成习惯。
脑子里得有“别人”。
第六方面训练:挫折训练。
这也是性格训练中很重要的。
挫折忍耐力和意志力相关。
没有忍受挫折的忍耐力,孩子就很容易出问题,一有不顺心就寻死不活。
意志力的培养不是靠智力,而是靠体力。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要让他吃一点体力之苦。不一定是干活儿,拉练也行,爬山也行。
03
所谓青春期就是性功能的发育期,能生育后代的生理完成,心理危险期,人生第二反抗期和早期教育缺陷的补救期。
在青春期这个阶段,对那些12岁之前形成的问题还能管过来,虽然要难一些,但这个时候他还没有完全定形。
如果这个人到21岁之后,你要想再改变他就很难了。
人的一种看法,认知的东西,一生都可以改变,但是性格不是那么容易改变,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所以要及早培养,越早越好。
青春期有生理和心理两个变化。
生理一个是身高,另一个是性发育。
心理第一个变化是独立性,第二个是自我意识、自尊,第三个是逆反。第四个是结伴,幻想,性意识觉醒。
青春期是出现违法犯罪的高峰期。
14岁是旷学的普遍高峰期
15岁是违法和吸食大麻的高峰期
16岁是吸毒的高峰期
15、16是成瘾的高峰期
犯罪的高峰期是16岁男性和21岁女性
国内毒品控制得严,所以网络成瘾就比较严重。
到了青春期,家长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第一点,要改要求和命令的口气为商量的口气。
小的时候可以爱、可以包容,小的时候可以适度地惯他,但是到了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第一要平等,第二要商量。
第二点,要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同事和朋友尊重待之。
孩子已经成年了,要尊重他,把他当同辈来对待,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
你对同事怎样,你对朋友怎样,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这些事该这样做,那些事该那样做,你就对孩子怎样。
当然对孩子和对同事又有不一样的心态,孩子的事我要负责,所以该说就得说。
肯定是要说,但是说话的口气要像朋友那样。
第三点,要让孩子参与家中的大事。
不管他什么样的学习状态,家里的大事都要告诉他,征求他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不用他帮忙,但也要听听他的意见,让他分担一点对他没有坏处。
学习,学多少也没够,但是学习之外有些东西对他非常重要,比学习要重要得多。
第四点,要善于从孩子的角度发现自己教育中的问题。
你以什么样的方式教育他,他就以什么样的方式对你。
你尊重他他就尊重你,他不尊重他他也不尊重你。
无言自威,话点到了,你不说话,默默地看着他,他就知道了。
第五点,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相关家庭背景。
青春期时期合群性发展非常突出,同性别、同龄朋友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在他生日的时候,让他把朋友都邀请来家,我做东你做主。
当你孩子结交的朋友不好的时候也不要急,而要问问他欣赏那个朋友什么,让他说说那个朋友的优缺点,这样你就知道他为什么跟那些孩子交朋友了。
如果你发现那个孩子不是太好,这时候你可以提出建议,把这个话告诉他就足够了,孩子自己会掌握和处理。
当然,如果孩子有什么难度你要能够发现,比如他想摆脱摆脱不掉。
如果父母跟孩子交流很好,遇着这种情况他会向你求救的。
第六点,关注孩子的兴趣所向。
尽可能与其共同欣赏,从而能引导他的兴趣。
青春期的孩子你不要简单地阻止,顺、疏而不是堵。
比如他喜欢网游,你就陪着他一起玩,让他教你。
还有漫画书,你也借他的来看。
跟他共同成长,要给孩子信任,信任感是双方的一种默契感觉。
他不告诉我也没事,我知道我们孩子懂事,他会自己处理的,然后静观其变。
做家长的,特别是妈妈,要学会一种大度的教育
第七点,为他的善良、成功、负责表现而骄傲。
他学习上没考好,他自己已经很沮丧了,这时候你千万不要再打击他的自尊,要找到他其它的优点来鼓励他,要当着别人的面表扬他的优点,让他知道他的哪些方面是他做人值得骄傲的东西,让孩子找到自尊。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
没有差的孩子,只有差的家长。
家庭教育是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也在成长,但是矛盾的一点是等父母有经验时,孩子已经长大,教育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所以家庭教育的理念极为重要,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
李玫瑾: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对六岁前的孩子进行教育,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 文|...
- 早年心理问题容易导致以后的犯罪活动。未成年人的问题都是由此前的心理问题而的产生的,但有一定的滞后性。 因此可以从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