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在意公子的《大话中国艺术史》中,为我们呈现的就一个“诗意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艺术作为它的载体,如果只是了解艺术品的技法而忽略了它的意境,则远远无法了解到我国文化的伟大,况且比起西方艺术史来说,中国的艺术史解读起来难度会大很多,因为光种类就有绘画、书法、陶器、玉器、青铜器、漆器、化石、画像石等多种,更别说每一件文物和艺术品背后所包含的文学、历史、物理、化学等各种学科的知识了。
意公子用轻松诙谐的笔法,将各类作品的创作背景、深远意境向大家娓娓道来。
天地不言有大美
庄子说:“天地不言有大美”,真正的美不仅仅是来自艺术品中,还应该来源于天地万物,风拂过面颊,我们闻到花香,听到鸟叫虫鸣,品尝到清泉的甘甜,看到任何像素都拍不全的、无间道的多种色彩,感受到蒲公英穿过指尖。置身大自然,你就置身于一副美不胜收的画卷。观察生活的每一处细节,在菜场里里外外一片繁忙,议价声、叫卖声声声不断,蔬菜瓜果的清香扑鼻而来,绿油油的嫩叶让人不忍触碰,打开我们所有感官来感受自然和生活之美,这些也是古代人在他们那个时代创新、制作所有艺术品的源泉。
从第一批陶器是玩泥巴玩出的新境界,青铜器也是可以吃饭、听歌、打架的家伙,尤其是曾侯乙编钟,更是达到了青铜器的新高度,含有65件乐器,让人们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独具匠心。其制作工艺之繁琐,就算放在当今社会要完成这样数量庞大的编钟也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它需要制作者掌握包括音乐、化学、物理学、铸造学、数学等学科的顶尖知识,同时还要有美学素养。
艺术最大的作用,是抚慰人心
河南博物馆马王堆墓棺中出土的汉代T形帛画,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印度试着让死者引魂升天。这类画作大约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西汉时发展到高峰。一般来说全画由三部分组成:天上、人间、地下。实际上这类画作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浪漫的死后世界。人死并不如灯灭,而是飞升到极乐世界。有些想象出来的意境和观念一直延续至今,这类艺术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并不仅为了死者,更是为了安慰活着的人。它们抚慰了我们对死亡的恐惧,所以,真的感谢艺术。
因为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