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铁的伤疤如同逆鳞
写了太多自己的故事,突然想做个旁观者,听听别人的故事,看看别人的生活。
故事的主人公叫小乙,一个外表高冷范儿的气质女,实则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简单点来说,小乙性格存在缺陷,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她生病了,不严重,但是却很难治愈,因为爱的缺陷想要弥补不是那么的容易,而一切皆源于她不快乐的童年。
家里孩子比较多,只有父亲一个人挣钱。几个孩子的身体都特别不好,往往生病都像是商量好了一样,今天这个病,不用说,明天另外几个肯定也逃不过,所以母亲从早到晚不是在照顾孩子,就是在照顾孩子的路上,住院的要时刻陪同,上学的要按时送饭+送药,家里还有两个身患癌症的老人,如果说父亲处在一个要维持全家老小的一个窘境,那么母亲肩上的担子也并不轻松。小乙印象中的父亲每天愁眉苦脸,低头深思,脸上露出笑容是鲜有的事,好在母亲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女人,家教,规矩,教育,这些在孩子们身上一概不落。虽然父亲不善言辞,与孩子们的沟通几乎为零,但吃喝方面他从不亏待自己的孩子,他给的只会比其他的孩子多,不会少,而母亲心疼家里只有父亲一个人挣钱,几大口子的人需要养活,所以时常会叨扰:你一个人挣钱不容易,吃喝方面差不得就行了,不必要太过度。当时的小乙也不明白,家里的负担的确不小,父亲每天为钱愁到失眠,抽烟,为什么在吃喝方面还会如此大度,直到二十年后的某一天,她终于明白了。
也许是母亲这些不经意的话语入了小乙的耳朵,也许是小乙天生就出奇的懂事,所以她表现的与其他孩子不同。在她那个年纪的小朋友都傻乎乎的吃喝玩乐,没心没肺的,谁会体会到家里的难处与不易,可小乙确实个例外。每每放学回家她都主动帮助母亲做家务,是真的很听话,很乖巧,从不乱花钱,对衣服从不挑剔,母亲买什么就穿什么,其实小乙很少买新衣服,大都是穿姐姐剩下的衣服。村里的学校拆迁了,所以孩子们都要步行很远的路去别的村子上学,夏天天气很热,孩子们又要跑路,所以父母都会给孩子们几毛钱,孩子们跑到学校后,在校门口的小摊位买冰棍解渴。小乙的家庭虽然不宽裕,但是母亲也仍然会给上几毛买冰棍的钱,弟弟和其他的孩子一样,每次都会把钱花的精光,唯独小乙,每次都把母亲给的钱紧紧地攥在手里,然后到第二天的时候把钱给弟弟,因为这样母亲就不用再他们钱了,可以为家里节省几毛钱。不仅如此,小乙还把平时姥姥姥爷、姑姑们给的钱全部都存起来,一点一点,从几毛到几十,每次看到钱的数目上涨,她嘴上的笑都能咧到眼角。到这里,我开始心疼这个小小年纪的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生活,却已经开始为生活精打细算着。但其实当时的小乙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存钱,不是为了买新衣服,也不是为了买好吃的,好玩的,那为什么要存钱呢,长大后的小乙对自己年少存钱的原因也说不出所以然来,直到后来她反复的回想年少时的某些场景,她突然得到了自己存钱的答案。
据多年后的小乙回忆,记忆中除了父亲每天的愁苦之外,还有父母亲每天争吵的日常,争吵的原因有许多,但炸弹的爆炸都离不开一个固定的原因,那就是父亲说话太难听,总是口吐脏字,不分场合,说话一点情面都不留。小吵已数不清,但大吵却有那么记忆深刻的几次。有一个夜里,小乙和父母亲在院子中刨萝卜,萝卜很大很粗,突然间不知怎的,父母就争吵了起来,后来干脆动起手来,两人直接拿起粗大的萝卜朝对方的头上砸去,萝卜当场两个半截儿,小乙哇哇的大哭,哭声引来了隔壁邻居,在众人的拉扯下,战争制止了。还有一个午后的下午,又是争吵不知所起,却俨然要有一场大火燃起。父亲一怒之下随手拿起木质板凳,小乙以为板凳是要向母亲砸去,所以下意识行为,她一声大哭立马抱住母亲,用弱小的身子将坐在车子上的母亲完全挡住,留给父亲一个单薄却勇敢的后背。当时如果父亲真的将板凳扔向母亲,可能小乙真的要进医院了,幸好,父亲只是把板凳重重的摔在地上,避免了一个可怕事故的发生。
经过这么两次的闹腾,也许身为父母的他们已经习惯了,但是却在小乙的心上烙上了一道深深的疤。据成年后的小乙讲述,当时就像一把刀扎在自己的心上,刀虽然被拔去,却留下一道深深的伤口,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口愈合了,但是那道疤仍然在,每每自己把手放在左边胸口的位置,总能感觉到那道曾经伤痛的疤,同曾经那些不堪的记忆一样,刻在脑子里,刻在心上,挥之不去,不触,不疼,一触,如同逆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