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最开始听说这句话,是父亲说的,那时候父亲已经人到中年了,母亲看到父亲看书忍不住数落几句,父亲回答说:活到老学到老。有过这样的几次对话,我就记住了这句话,简单而真实,看到了父亲学习的劲头。我懂了,活到老学到老是父亲不服老的心态。
再后来读书时,老师也在学习,我们做学生的时候,以为老师是天,高大上呀。老师却心平气和地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也有比老师更厉害的人,活到老学到老,说的是所有人。我懂了,活到老学到老是对自我成长的责任。
行走在大千世界,有的人游戏人间乐不思蜀,有的人珍惜时间学习新知。臧克家一首诗这么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的,有的人二十岁心已死,有的人七十岁还在学习新知,追求更多的可能。我懂了,活到老学到老是人生的大道,大道至简。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中提出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与成长型,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她告诉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活到老学到老和《终身成长〉是殊途同归的思维模式,成长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它无关年纪。无论何时,停滞成长,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在我们公司,就有一位活到老学到老的标杆人物-财务部经理黄坚,周末时间不忘去充电,提升自我。他告诉我们,四天学习,最大的体会,最好的认知:许多时候总是习惯把不明白的事情一概加以反对,认为是不好的行为。我想,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跟着习惯自然而然地走,第一时间去反对不明白的事情,认为不明白的事情就是不好的行为,要打破习惯,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不明白的事情就全是不好的。
所以我们要去学习那些不明白的事情,了解了弄明白了,再进行判断。要学习新的东西,与时俱进,刷新思维模式,升级认知系统,不能在已知的区域把未知的事情加以批判,认为未知的就是不好的,是洪水猛兽,这样就陷入在了思维的那面墙里。
《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中说:虽然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的过去,我们却能改变对于我们过去的看法。也许,我们自己都不曾意识到,我们为自己构建了一个世界,然后又反复强化,最终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就是我们构建的那样。你有没有看到身边一些人好像总是戴着天使的光环,一切都那么的顺利,而另一些人仿佛天生晦气,喝凉水都塞牙?实际上,这些差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思维模式。
在今天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界的压力与竞争,而是我们内心的模式,这些模式决定我们看到些什么,感到些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人和人的真正不同不在手上,而在脑子里面。所以我们要拆掉思维里的墙,走出这面墙,看看墙的另一面是什么,说不定是温暖的光呢?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陶渊明诗云: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卢梭在晚年的著作《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中也提到活到老,学到老。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诸葛亮《诫子书》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也是在说学习不可半途而废,学无止境。
瞧瞧吧,这些个古今中外的智慧老人,高谈阔论“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当看到身边有鲜活的践行者,才发觉其实活到老学到老,就是生命中不断进取的第一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