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每天的碎碎念不过是打发时间并没有什么实质用处,不求甚解,不太入心,有一搭没一搭,或吐槽实事或揶揄处境,是一场只属于自己的行为艺术,如此不间断的已有两年。
南山子说不是的,抄写心经本身就能让人心静,和服药差不多。碎碎念本身就是运动,和思维撸铁差不多。
当我意识到或许对我有些许改变的时候,似乎已经成为了行为习惯,属于上德不德,不用去思考权衡而是在面对具体事件的时候由潜意识直接调用的行为准则。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这次重读《悉达多》对我触动最深的一句话是,真的反面也是真实的。所谓借假修真,不论如何选择,都是修行,都是需要面对且有所取舍的道。
一路走来干了数不清的蠢事糗事,也因着幸运得到不少眷顾和指引,蠢事收获教训和成长,好事得到利益和荣誉,总的来说均值回归,终究所得符合自己能力和认知,或许还占了不少便宜。就个人成长来说,能力不能及的踮脚也够不着,够得着也拿不住,不属于自己的给了也都还是会还回去。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牧大说最近几年他的心性变化非常大,深以为然,眼见他从愤青逐渐内敛,更温厚宽容,更谦卑隐忍,更专注道本身正确而不是与人争个输赢。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DDJ-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注解】
“道”一直存在,只是存在着但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干预又什么都做了。
君王如果能守住“道”的原则,遵循自然规律,那么世间万物将在“道”的规律下自行演化。
如果万物在自己生长演化的过程中产生了自主的欲望,我就用“道”无法言说的质朴去震慑它。不能被定义的道的朴素规律震慑下,就不会产生不应该产生的欲望。没有了这种自主产生的自私欲望,它又将重新归于宁静,这样天下也就自然而然的归于安定了。
作为道经的最后一章,老子把第一章“道”的概念落实到了他心中理想的社会和政治——自然无为之中。统治者遵循“道”,让万物顺其自然,那么万物将还给统治者一片安定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