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接二连三出现各种让人匪夷所思的弑亲案,尽管是环境优越的家庭也避免不了惨案的发生。
很多连编剧都很难想出的离奇情节,就这样完完整整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人们纷纷谴责孩子大逆不道,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弑杀;连自己的亲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都打,真是畜牲都不如。
今年来教育学家一直强调一个观点: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有效的陪伴,最差的教育是拿钱砸。但是当下很多父母都没有过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更没有时间和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甚至对自己孩子了解甚少。
家庭优越的家长会把对孩子的亏欠通过金钱找到安慰,大把大把的钱砸在孩子身上,给孩子上最好的学校,给孩子请高学历的家教,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孩子想要什么都会尽量通过金钱来满足,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好像钱都大风刮来一样,只要开口,父母就能给,只要提出要求,父母都会满足…
孩子习惯了父母有求必应,当有一次孩子的要求,父母觉得实在无法答应时,孩子就受不了了,矛盾爆发了,悲剧发生了。
家庭环境不好也差不多,父母为了赚更多的钱,把孩子留在父母身边,自己外出工作,让孩子成留守儿童也是一样,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觉得这孩子父母不在身边不能亏了孩子,同样会想尽办法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久而久之孩子也觉得自己想要的都是长辈理所应当给予的,当有一次孩子的要求,长辈觉得实在无法答应时,孩子就受不了了…
相比如果从小就陪伴孩子,对孩子的合理需求就满足,不合理需求就拒绝,即使哭、闹也不理会。结束后再给孩子讲道理,父母为什么会这么做,钱为什么不能乱花,怎么进行合理规划,怎么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一次两次的拒绝,一次两次的教育,孩子会在一次次反反复复大大小小的事情中明白很多道理。孩子的需求必须说服父母,必须合理,父母才会答应,就像我们大人出去谈生意,自己必须说服对方,对方才会把项目给我们,而不是毫无条件,毫无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会答应。
小C孩子准备三岁的时候做生意负债几十万,身边的朋友都建议她把孩子给家婆帮带,自己和丈夫一起外出打工,这样可以快点还清债务。朋友和家人都劝小C说“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可以放家里几年,先去赚点,过几年再接到身边去生活或者读书,没有关系的。”小C说“几十万哪有那么容易还得清,还十年也是还,还二十年也是还,不着急,孩子准备可以去上幼儿园了,等孩子上幼儿园再说吧”家婆则觉得这个媳妇不懂事,不愿意出去工作苦了她的儿子一个人辛苦赚钱养家。小C说“难道我的父母不心疼我跟着一个负债累累的男人有一顿没一顿的吗”,“我家的环境就这样,我的孩子也需要学会接受和理解自己虽然没有落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是父母愿意陪伴她一起成长,未来也愿意陪他一起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说来说去,不管旁人怎么劝说,也不管婆婆怎么埋怨,小C坚决要等到孩子上幼儿园再考虑外出工作的事,坚决不同意让自己的孩子留守…
不不懂小C的做法,是对还是错,不过以前有听说过,自己的孩子自己不教,以后出去别人帮你教,代价更大,就像某某家里人都不教,长大后出到社会不但被人打断了腿,还被捉去坐牢了。
是,家庭社会会完成再教育家庭教育没有完成的任务,最终会通过社会来完成。不是杀人卷走钱款,远赴他国,就可以逃之夭夭,免于受罚;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即使跑到天涯海角,也终将会绳之以法。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可以原谅孩子,父母可以无休止纵容惯养孩子,父母可以无条件满足孩子,法律和社会不会,必须按照预定的规则运行。
所以教育学家说的也没错,陪伴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我们可以给孩子无限的爱,但爱不是无限纵容,不是没有条件地满足,不是没有原则的娇惯。孩子无所谓善恶,蓝图在于怎么绘制。同时也需要教会孩子在享受爱的同时也要学会如何爱别人,在享受别人对自己好的同时也要学着对别人好,往小的说叫互相给予,往大的说叫“感恩”,做人需要懂得知恩图报,至少不能忘恩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