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主要讲解了一些天文学的知识。
由于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review做的相当吃力,查了很多单词单词。OK,下面言归正传。
宇宙起源是从138亿年前大爆炸的开始的。大爆炸从一个很小的空间往外扩充,产生了一些原子, 原子相互碰撞形成氢和氦。很长时间之后,宇宙发展到一段“dark age”,这段时期形成星球所需要的条件已经成熟可是还未产生星球,简单来说就是达到质变之前的量变积累时期。大约5亿年后氢原子才聚集到一起形成最初的几个星球。人类现在能够收到的最久远的光是大爆炸38万年之后产生的。由于各种光学效应,比如折射反射,我们能收到的光信号其实是一种雾一样的光团,称之为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CMB). 大爆炸形成的星系持续扩张,我们看到的星系其实在离我们慢慢远去,这种移动使得光的波长变宽,宽波长对应的光谱就是红色,于是产生红波效应。
地球的大部分95%质量是由四个主要元素构成-氧,镁,硅,铁。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原子碰撞形成更大的原子,比如氢形成氦。这里指出宇宙中的化学反应跟我们学到的化学不太一样,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分子但不改变元素本身。炼金术如果在宇宙中实施估计早就可以成功了。
太阳系的起源是从星云里一小块分解开始。在静电和万有引力的作用下,星云里的原子,气体,粉尘凝聚到一起,形成星球,剩下的气体粉尘则围绕着中心星球运转,形成一个星云盘protoplanetary disk。行星主要分为三类:最靠近太阳的类地行星由岩石包围着金属内核,包括地球,水星,火星和金星;中间范围的类气行星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比如土星和木星;最外面的类水行星由冰,甲烷气体包裹着岩石构成,比如天王星和海王星。
地球大气层经过了多次演变形成的。20亿年前大气层里面没有氧气(或者含量低级)。生命起源之后,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形成氧气地球的大气层才逐渐从无氧环境变得有氧,地球的环境才逐渐适宜生存。
the end of chapter 2
Book review of Physical Geology, first U of S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