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涛之所以提出“大沟通”的理念,是因为这么多年以来,看到、包括自己也给别人做培训,发现实际上沟通这种技能,通过参加一两次培训的效果极差。
原因何在?因为沟通技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予以打磨、逐步提升的,换句话说,你身边打交道的每个人都是你的实战工具,而大家都知道,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子里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不同于你学了一个ppt技巧、学了一个excel技巧,就能立刻上手实战,因为这些技能的施加对象都是事物,而事物是客观存在、可控的,但一旦加入人的因素,事情就复杂了。
而传统的沟通培训存在两大痛点:
一是目的性。最近几个月,振涛的经常听身边的朋友夸奖某个人,说:某某情商很高。那么,振涛就问,你所谓的情商高,具体指的是什么呢?回答不上来。
这正是很多人的误区,大家都以为讲话办事让别人舒服,就是情商高的表现。
那么,振涛告诉你,大错特错。真正的高情商一定是为你的目的服务的!!!
你不是陪聊服务人员,你让别人都舒服了,你自己舒服吗?很多人上了沟通培训课程,或者看了一些沟通的学习资料、书籍,学到了一些话术,就立刻拿来去用,而一旦到了现实中就会发现,可能你学到的那些什么先肯定在提出意见、什么找共同点拉进你们的距离、什么称赞对方的第二优点之类的技巧,最后是用了,但意义何在呢?往往你会发现效果并不好,最后自己憋着气、忍着沟通完,对方是觉得舒服了,自己一肚子气,内伤!
因此,振涛强调,沟通的目的一定是实现你的目的,你要去说服对方!!!
二是方法论(抓手)
之所以传统的沟通培训效果不好,是因为没有能够从底层把沟通这个事情说明白,到底你这样说而不那样说、你用这句话术,背后的原因和逻辑是什么?没说清,也说不清。
因此,振涛提出的大沟通的框架:人格识别+结构化思维+谈判说服
A、人格识别,是你要先看对方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人,初学者做不到看人下菜碟,但至少可以理解对方之所以会有如下的表现和反应,是因为对方的人格特点造成的。举个例子,振涛前段时间在医院陪床,邻床的陪护妈妈就是一个典型的“助人型”,你会发现她非常热心,有新病友进来,就张罗着帮人家安顿,平时输液、吃药、吃饭,她都操心。如果你不了解人格类型方面的知识,你会觉得这个人好热心,怎么自己就不能像她一样这么热心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他人,甚至内心有亏。而当你知道人格类型方面的知识了,你就会知道,助人型的人,她的价值存在感就来自于帮助别人而得到别人的肯定和称赞。
B、结构化思维,是你需要讲对方表达的信息进行处理,一般人讲话都是流水账,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两个人就一个方案聊了半天,可能都是鸡同鸭讲,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把对方要表达的观点进行整理,并转化为结构化的语言表达出来,跟对方确认。比如,对方讲了一大顿,你说:您想表达的是一、二、三这三点吗?这就很清晰了。然后你表达的时候也是有逻辑、有结构的方式,让对方能够快速的get到你的点,你要知道,绝大多数人是没有经过这种结构化思维的训练的,你需要主动站出来掌控局面,因为你要做生活的强者,你要实现你的目标。
C、谈判说服。这块分为两个主线,情绪线和技能线:
情绪线,是你要先处理对方的情绪,再讲理、讲逻辑。振涛认为,你不先解决情绪的问题,就好像是你要吃鸡蛋、但又不打碎外壳一样的荒谬。这方面振涛提供SCRTV、重复-标注等技能,让你快速上手。
技能线,这方面大量的谈判技能,振涛分为谈判前-开局-中场-收尾,每个阶段都给你提供一些小技巧、小招数,拿来就用。
于是,沟通的黑箱被打开。这个“大沟通”的本质逻辑是什么呢?输入-信息加工-输入,就这么简单,从逻辑上形成闭环,完全讲得通。
李振涛|大沟通方法论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