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明湖南岸,有一座辛稼轩纪念祠,灰瓦青砖小院,朱红大门。日暮薄阴,暑气未消,人迹寥寥。展厅内图片和文字介绍的多数内容,早已了然,可仍旧一路细细读来,心中描摹着文字后面的场景和可能的神情。并将敬意,化为心香献上!出了厅堂,看门前行迹迟迟,庭院绿苔遍布,一时黯然,不过清幽宁静也好,生前孤单寂寞,身后也无须虚假的繁华热闹。
23岁的辛弃疾,率50人,纵马奔袭,于五万铁骑中,生擒叛徒,全身而退,真正天下英雄无敌手,豪气干云。“壮声英慨,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可所有豪壮的歌也只唱到了这里,便戛然而止了,而余下的篇章只剩下了悲慨和无奈。
文韬武略,献计献策。25岁,写就《美芹十论》,不得用;20年内,各地辗转,政绩卓著,屡获升迁,可最为忧心的复国北伐,却遥遥无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纵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无从施展。也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梦里吹角连营。
太过刚直不阿的性格,不能久容于官场,被迫闲居田园,又是一个20年。和乐恬淡的日常,茅店社边,溪桥路转,稻花飘香,吴音媚好,疏淡自然。曾经血战沙场的英雄,而今是清风明月中的邻人。
去世前的第4年,辛弃疾再获起用,激动不已,豪气万丈,写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篇章。制定方略,部署谋划,准备一展抱负。可现实总是残酷,任期不满十五个月即被免职。而这次仓促的北伐,也以失败收场。英雄的人生也落下了帷幕,1207年,辛弃疾含恨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