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基础下,快速阅读的效率会更高一些;如果完全不懂,读的会很快,但很难在头脑里形成印象。
2017年报了一个知识管理训练营,学习了快速阅读的方法。当时老师介绍了速读一本书,用跳读的方法阅读,用便利签标记需要关注的内容。我理解的方法是几个用25分钟(番茄钟)的时间通篇速读或者找跳着关键点读,然后在合上书的情况下,在回忆书中的重要内容,思维导图输出,用便利签标注的理论考虑可以用在哪些现实情况,便利签写上思路。
老师推荐练习速读的书,我无法用速读的方法阅读。在书的前面几十页,看到一些曾经学过又忘了的理论点上就卡壳了。当时曾经怀疑过速读的方法,之后学习了第二本书,确实可以快速阅读,用了一个小时读完,25分钟写了点感想。第三本书又是无法速读的,读的很慢。
今天下午在图书馆一气儿读了三本书,也是有可以速读和不能速读的书。
终于发现了原因:当这本书所讲述的理论和我原有的知识重合或相似的时候,我可以快速阅读;当书中讲的理论我一点儿都不知道的时候或者是一个陌生领域的时候,也可以快速阅读,因为不需要动脑,只需要被动的接受、被灌输;当书中涉及的理论点,知识点是我不太熟悉的内容,或者说曾经关注过,但不太了解的内容时,因为大脑在思考,所以会读得很慢。
举例说明,《六顶思考帽》我可以用25分钟读完、《思维导图高手》我一个小时读完,回忆整理思维导图花的时间和读书的时间差不多,或者多于读书的时间,根据书中可以回溯的知识点的量多少花的时间会有所不同。《视觉思维》这种没有太多知识点,很多篇幅都是教怎么画简笔画的书,我本来以为应该在20分钟内看完,实际耗时1个多小时。读这三本书花的时间的差异主要是因为我对这些知识点的熟悉程度不同造成的。之前参加单位组织的培训时,使用过六顶思考帽的方法,虽然当时我对这方法还不太理解,都不记得什么颜色的帽子是什么,但曾经有过实际使用的经历,所以在这次读书的时候,会读的很快,看到这些帽子代表什么都不需要考虑,直接就接受了。思维导图属于我半会半不会的技能,在看这本书只是又巩固、融入了一些内容,所以读的也很快。而《视觉思维》虽然教简笔画的篇幅很多,但整体用图的形式表达想法的框架我不太了解,所以会读的很慢,在读的时候还会考虑这个点我能不能用于实际工作中,这样耗时就更长了。
通过这段时间将近九本书的阅读(有读完和没读完的书),我感觉到了,当书的内容和自己原有的知识能够建立关联的时候,肯定是读得很快、学得很快,可是如果是不太了解的内容,肯定会看的慢,因为在读的过程中,大脑在思考。
我喜欢这种思考的过程,这证明我并没有被动的、被别人灌输内容,而是去想了。这应该是阅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