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国学的重新受到关注,与之相关的传统艺术审美也逐渐被更多人所接受。中国风在衣食住行上的蔓延,可以看出国人与之前一味西方化取向的改变。在传统审美里面,书法和绘画首当其冲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因而今天学习书画的人较之以前更多,层次更广,也说明对传统的认可。既然这么多人学习,肯定就会有各类的问题出现,其中“该学什么,该看什么“是我遇到最多的。
“该学什么,该看什么”这个问题不管是爱好者,还是专门从事书画工作的人们或多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困惑,我自己本身也会在某个阶段会遇到这个问题。通过实践和思考,我认为学习书画应该以宋人以及宋之前的朝代的作品作为自己师法的典范,而元后包括明清的作品只能是用来欣赏和品玩而不宜师法。为何有这样感觉?元明清的名家名作不是更多更容易去师法吗?元明清的作品难道就没有价值了吗?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从大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去分析,自然会一一明了。
书画,既可以是一门技术手艺,也可以是一种文明的承载,也是一种文化的具体表现的一面。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面,书画和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们既是君子、文人、墨客所必备的素养修为,也是失意士人寄情的精神家园,所以书画所承载的东西,远远超过了它本书技艺范畴,中国书画诞生之日起就开始承载对文化与对人生的的思考。正因这样,我们判断哪些足以作为师范的作品时候,不能光从技法上去看待,更需要从整个大的文化脉络去看待。师法书画,应该选择的除了技法上的典范,还需要的是要能蕴涵中华文化精华的范本。所以,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精神的作品,首推的就是唐宋以及之前的一些列作品。至于元明清,由于历史原因,在今天,我们普遍接受一个观点——从秦汉到隋唐,中华文明文化包括社会制度,人文素养等是处于一个上升期一直到两宋时期尤其是北宋,是中华文明历史上文化的一个巅峰。而宋以后的元明清,是一个日渐下走的时间。
因为元朝“外族”的割裂,明朝即使想遥接两宋的“华夏文明”也是显得力不从性,尤其是社会人文风气产生了许多变化。明代文人雅士的精致生活较之唐宋人文的风雅,终究是尚隔一尘流于浅薄。精致是精致,但缺少了风骨,就是媚俗了。至于明后的清人入关,好不容易在明朝稍微恢复喘息的华夏文明再次受到冲击。而且清较之元朝的简单粗暴的清洗,实行了更多的同化和异化。也因为统治时间比元朝更久更长,因为影响也更大,以至于在今天部分所谓的“国粹”其实只是从清遗留下来的清朝文化而已,并非传承数千载的中华文明,这点不得不引起有心者的思考。这是从整个大的文化脉络来看。
回过头来,就从书画的发展本身看,绘画方面唐宋书画也远胜于元明清。从东晋顾恺之的人物论,到谢赫的六法,再到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再到宗炳的《山水画序》,然后到宋画院的确立,到苏轼的“写意论”,中国绘画的三大科目,人物花鸟山水从理论体系的建立到技法的完备再到如魏晋唐的人物,宋人花鸟,五代两宋山水各类巅峰的出现,以及董、巨,范,郭、二李、马、夏等等标榜百世的典范确立,中国传统绘画可以说已经十分完善和到达了顶峰。而从书法上看,从秦李斯创小篆开始,三国钟繇东晋二王到唐四家到五代杨疯子到宋四家,可以说是法度皆备,名作迭出随便一个都是现在的效仿对象。
元明清后的书画,则是“古法尽失矣”。这个“古法”准确说是书画的技巧。两宋的绘画是古典写实主义的顶峰,单就画法而言,已经是臻于完善,因此作为学习的选择,更为合适。而书法在宋已经开始“尚意”之风,因为“书之法”在唐也完备,由此从外而转入内在寻求。绘画则在元以后慢慢走上看了寻求内在之路。
元代开始文人士子更多的是在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书画带上了强烈的个人色彩。由此书画的呈现,具有十分强烈的个人印记。例如“元四家”,“明四家”,其中就有大家都熟知的《富春山居图》的黄公望,被很多戏说的唐寅唐伯虎。他们的作品脱离了唐宋绘画的法度,更强调个人主观的体验和抒发。绘画对于文人士子来说已经不再单纯是画面效果的呈现,他们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领悟。绘画,书法只是他们表现自己的人生观,哲学观的手段。因此,元明时期的绘画更多的是供人品读,让读者与画者的精神世界产生共鸣。
到了明董其昌极力鼓吹的“南北宗论”,把延续宋画院的浙派批为北宗进而打压。同时大力提倡自己的松江派为南宗,因利益使然人为的分出“南北”二宗,使得本身就凋零的绘画系统更是丢掉了许多的承载。以至于到了清末,整个绘画界了无生气,同样的清文化也到了末路。结果就是封建社会的覆灭,而在书画上,则是大批留学海外的画者大量的引入西方的审美和技巧来改良。究其原因,是丢掉了唐宋以来的传统审美法度。可见,从大的文化环境和书画本身发展来看,元明清后的书画已经是走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技法可学,能学,难学的是思想和修为。
但元明清的书画为何现在很多人喜欢,也很多人去学习?原因两个。一是时间跟现在接近,元就不说,尤其清更影响到今天。因此,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明清的作品。二是容易学习上手。明清的作品个人化风格化明显,尤其后期的人文画更是如此,相对技法来说就被弱化了。但元明清到时候,即使文化传承出现了问题,但毕竟没有被彻底的断灭,浸淫其中的文人士子,即使戏笔草草,但依然体现的是当时的人文风貌。但今天没有了这样的大环境,学书画者也是戏笔草草,只是表象皮毛而已。
所以,不管从大的历史文化脉络,还是书画发展本身来看,作为师范的是唐宋之前的作品和精神。元明清后的呢?可以作为赏玩,品读,但不宜为师范。而且。个人赏玩也是立足在有一定基础上,倘若什么都没有就去“赏玩”,那只能是胡来一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