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的定义
所谓依恋,就是一个人的情感,能够向情感对象打开。
依恋的类型
依恋的类型,可以分为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和紊乱型。一般人都属于前三种中的一种,表现比较稳定,但有人会在这三种中不断变换,这种就叫做紊乱型。
依恋是怎么发生的?
最简单的理解是:
自体都在寻找客体,“我”永远都在寻找“你”。如果说,我对你的渴望,得到了你的积极回应,那这份动力就在我和你之间建立了一份链接,我就会表达对你的依恋。
安全型依恋,是因为我对你的渴望,得到的是比较一致的积极回应,而最终我确信这份表达是基本受欢迎的。
回避型依恋,是因为我对你的渴望,得到的是一贯冷漠的回应,而最终我阻挡住我对你的渴望。
矛盾型依恋,是我不能从你那儿得到稳定风格的回应,你忽冷忽热,于是我的情感表达矛盾了起来。
感受:
三者是程度递减的依恋。第一种依恋,是最佳的一种状态了。
紊乱型是因为程度的变化。
————————————————————
自恋是依恋的对立面
依恋意味着我能够向你表达出我的动力,
彻底的孤独,会带来彻底的黑暗。
➡️
彻底的孤独就意味着把自己封闭。
科胡特:自体客体
自体客体就是:我把另外一个独立的他人,当成我的一部分来使用,而并没有把他人体验成和我分离、与我不同的人。这里的他人就是我的自体客体。更重要的理解是,我借着使用他人来扩展自体的需求。
自体客体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让自体能够伸展、表达自己的能量。
➡️妈妈对于婴儿的延伸作用
孩子,特别是婴幼儿,需要这份感觉,这样才能够把他的动力指向客体,指向万物,指向世界。当然,不只是孩子需要这份感觉,成年人的世界也是一样的。自体客体的延伸定义是能够滋养自体的各种客体。
依恋最好是在孩子的时候完成,如果是一位成年人,还没有学会依恋,这就会变得很麻烦。这是因为人都是自恋的,而依恋意味着你要低头。
低头这个动作,在我看来,就像是要放下高高的自恋,愿意表示处在比你低的位置上。
➡️没有谁更愿意低人一等。(成人)
孩子容易处在全能自恋的幻觉中,但孩子同时还面临着一个事实:他的能力不足以自理,所以的确需要依赖成年人的帮助。这个时候,如果孩子发现父母既是强大的,又是善意的,孩子就更愿意向这样的父母表示低头,同时又把情感等动力表达出去。
然而,成年人这一点会变得麻烦很多。成年人和孩子一样需要情感,但相对有充分的资本可以自恋,或至少去保持自己的骄傲。
最好是在孩子时学会依恋,学会低头,学会去信任一个有力量同时又善意的情感对象。
————————————————————
感受:
在一段感情里,或者是人和人的关系中,没有谁是低人一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