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的形成

依恋的定义

所谓依恋,就是一个人的情感,能够向情感对象打开。

依恋的类型

依恋的类型,可以分为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和紊乱型。一般人都属于前三种中的一种,表现比较稳定,但有人会在这三种中不断变换,这种就叫做紊乱型。

依恋是怎么发生的?

最简单的理解是:

自体都在寻找客体,“我”永远都在寻找“你”。如果说,我对你的渴望,得到了你的积极回应,那这份动力就在我和你之间建立了一份链接,我就会表达对你的依恋。


安全型依恋,是因为我对你的渴望,得到的是比较一致的积极回应,而最终我确信这份表达是基本受欢迎的。

回避型依恋,是因为我对你的渴望,得到的是一贯冷漠的回应,而最终我阻挡住我对你的渴望。

矛盾型依恋,是我不能从你那儿得到稳定风格的回应,你忽冷忽热,于是我的情感表达矛盾了起来。

感受:

三者是程度递减的依恋。第一种依恋,是最佳的一种状态了。

紊乱型是因为程度的变化。

————————————————————

自恋是依恋的对立面

依恋意味着我能够向你表达出我的动力,

彻底的孤独,会带来彻底的黑暗。

➡️

彻底的孤独就意味着把自己封闭。

科胡特:自体客体

自体客体就是:我把另外一个独立的他人,当成我的一部分来使用,而并没有把他人体验成和我分离、与我不同的人。这里的他人就是我的自体客体。更重要的理解是,我借着使用他人来扩展自体的需求。

自体客体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让自体能够伸展、表达自己的能量。

➡️妈妈对于婴儿的延伸作用

孩子,特别是婴幼儿,需要这份感觉,这样才能够把他的动力指向客体,指向万物,指向世界。当然,不只是孩子需要这份感觉,成年人的世界也是一样的。自体客体的延伸定义是能够滋养自体的各种客体。

依恋最好是在孩子的时候完成,如果是一位成年人,还没有学会依恋,这就会变得很麻烦。这是因为人都是自恋的,而依恋意味着你要低头。

低头这个动作,在我看来,就像是要放下高高的自恋,愿意表示处在比你低的位置上。

➡️没有谁更愿意低人一等。(成人)

孩子容易处在全能自恋的幻觉中,但孩子同时还面临着一个事实:他的能力不足以自理,所以的确需要依赖成年人的帮助。这个时候,如果孩子发现父母既是强大的,又是善意的,孩子就更愿意向这样的父母表示低头,同时又把情感等动力表达出去。

然而,成年人这一点会变得麻烦很多。成年人和孩子一样需要情感,但相对有充分的资本可以自恋,或至少去保持自己的骄傲。

最好是在孩子时学会依恋,学会低头,学会去信任一个有力量同时又善意的情感对象。

————————————————————

感受:

在一段感情里,或者是人和人的关系中,没有谁是低人一等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