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无病
-1-
昨晚我表哥和表嫂吵架了,结果停战之后我失眠了。失眠使我对这次吵架悟出了一个道理:要想得到理解,首先得沟通。否则就和做阅读理解但却不让你阅读是一样一样儿的——我不知道你在说啥。
吵架的导火索是因为嫂子本就心情烦躁,结果孩子在睡觉的时候一直哭闹。最终爆发了争吵。嫂子吵架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除去没钱之外是怪表哥对她不够关心。无论是结婚纪念日还是过年过节过生日,表哥从来不知道给她买些东西。她不要求说买的东西要有多贵,哪怕十块钱的东西买给她,她都会很开心。因为觉得自己是被在乎着。而表哥什么都没做,她觉得表哥对她不够关心,不够在乎,结合这段时间的事情,更加怪表哥不够理解她。
吵架是人心理上的一种爆发,会把平时忍着不说的内容全部吐出来。吵架本身谈不上沟通,但最起码是说出了平时积累的各种对对方的不满。二人冷静下来想想,或许也就能相互体谅相互理解了。但是万一二人钻进了死胡同,那就不利于婚姻和谐了。
-2-
理解和懂大约是一回事。曾经青春面年少扮忧郁的时候,总会喜欢来一句“你根本就不懂我”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涩然。然,如今想来,这句话本身就存在矛盾。你什么都没有说,二人没有进行沟通。凭空就来一句:你根本不懂我!对方只会丈二摸不到头脑——你在说啥?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你的心在你的身体里,我的心在我的身体里。你把事情藏在心不说,即使在亲密的关系,也不可能完全能知道对方心里想的是什么。那么,又如何去理解或者懂你?
我总记得高中有一阵子,我觉得我妈妈偏心,重男轻女喜欢我的弟弟。我病了,给我买了药我也不吃,故意把病拖严重。那时候可真偏激,想着我要是这么死了,那都是你的错!我在牛角尖里面钻,也不知道钻了多长时间,好在是钻出头了。心中难受也是自己作的,但我弟可藏不住话。
他有一次同我妈吵架,大声吼着说:“你和爸爸都偏心,都喜欢姐姐。就是我读书不聪明,你们都不喜欢我!”
吵了个把小时,也就这一句吐露心声了。我妈一想,赶紧和我爸合计合计。我爸的确是比较偏向我的。于是后来在很多事上尽量做到不偏不倚,多和我弟弟聊天,以达到沟通的目的。向弟弟解释父母爱子女,并不是依靠子女成绩好坏来判定的。
-3-
吵架中,须得有一个人保持冷静,才有可能理解对方心中的所要表达的潜在含义。小吵怡情,大吵就该伤心了。人在气愤的时候,说话口不择言,会说很多气话,解决不了问题不说,很有可能会加剧问题的严重性。得不偿失。
吵架中所表达的愤怒、指责、抱怨……也属于沟通的一种。只不过按照美国作家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文中所理解的“暴力”与“非暴力”而言,吵架俨然属于“暴力沟通”。
马歇尔·卢森堡对于暴力是这么定义的:“暴力”不仅仅是指对人体生理上完成了伤害,语言或者行为对人体心理上完成的伤害也属于“暴力”。而后者使用的“暴力”对人身造成的伤害要更加严重。
显然,吵架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对于“理解”而言,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沟通。就如同我现在需要做一篇阅读理解后面的题目,最有效的办法是先阅读原文,随后加以自己的理解才能保证做题的正确率。在生活中的“理解”亦是如此,我们需要心平气和的先进行“阅读”。
只有在沟通中了解到了事情的始末,对方的反应或者行为才能体现出他是否能理解你。
就如同昨日我嫂子说的“不够关心”体现在了哪些方面。只有说出来了,表哥才知道嫂子心中的委屈,进而达到“理解”的目的。若是嫂子已然之前已经表达了自己的委屈,而表哥仍旧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那心中实在烦闷,吵架似乎也情有可原。
沟通是一向很重要的能力。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在社会中,只要是与人相处,也就避免不了沟通。我们只有相互沟通才能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现在沟通不限于面对面的交谈,可以尝试短信交流,也就相对降低了吵架的风险。
我们进化了亿万年,不是为了让愤怒来主导我们的言行。我们要努力做自己的主人,尽量不被情绪控制行为。想要被理解,你首先要做的是心平气和的去沟通。
之前把《非暴力沟通》看完了,打算写读后感,结果回来的时候把整理的资料落在学校了,所以……没写。去学校之后再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