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柳永,是因为那句耳熟能详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那个对于爱情懵懵懂懂的年纪,一个羞涩的女孩很容易就被打动了,多么纯真,多么浪漫。以为柳永不过是一个多情种子。"杨柳岸、晓风残月",他写道:"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他写道:"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熟不知,在那个年纪,错读了柳永。
柳永,福建崇安人,他没有为我们留下太多的生平记载。现在我们只知道他大约在30岁离开故乡,带着满腔热血,赴京,求取功名。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他也曾梦见衣锦还乡的那一天,也曾梦想能一展热血、名垂后世。可他不曾想到他终是因诗不朽。
宋真宗开禧元年,有充分信心金榜题名的他落榜了,他不在乎,浅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三年,又一次名落孙山,他写下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隐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他只是一时失意,发个小牢骚,就像今天的我们心情不好发个说说、朋友圈。他说,我考不上功名又能怎样?我自己知道自己是有才华的,途有功名又怎样?倒不如我吃酒唱歌来的自在。谁知这首诗不胫而走,传到了宫中,宋真宗一听,龙颜大怒。又是三年一晃而过,好不容易挨到第三次科举,中了!可他还没来得及高兴。宋仁宗亲自圈点放榜,"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因为一个偏见否定了一个人。
人生有几个三年可以等?衣锦还乡成了他心底永远的痛。从此他走向瓦肆勾栏,终日与章台柳相伴。可是没关系,他懂自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凭借他的才华,"凡有井水处皆唱柳词"。
扎根市井,靠卖词为生。歌馆青楼是什么地方?貂裘换酒、醉生梦死,它拉人堕落,教人颓废。这样的地方,柳永一待就是17年。可是他没有自此消沉,没有贪图享乐,他始终没有忘记最初的梦想,哪怕早已渐行渐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三句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同时也反映了达官、贵人、地主、豪商比豪华,赌阔气,穷奢极侈的生活。华丽的辞藻不失傲骨,正应了他的"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市井给了他灵感,章台给了他舞台,他就像随风的蒲公英,朝廷不留便深深扎根民间,开创了自己的词风。
既然是梅花就注定被春天放逐,只有严寒才能造就"为有暗香来",只有经历冰霜才配得上"凌寒独自开"。"乱世出英雄,逆境出人才",是自强,是德操,是烟火巷陌、灯红酒绿与我无扰,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柳永走远了,可是他的词却离我们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