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学闲聊的时候提起了邻居家的两位老人,结果想起了很多很多的事情。
最开始的记忆,应该是三岁左右的时候,被家人抱着去邻居家里串门。懵懂无知的我扶着人家的窗台,手里抓着一个苹果,半天也不愿意走一步。这个记忆很是模糊,以至于我得翻出来照片才得知我竟然还是一个穿过东北大碎花的男人。
接下来的好多年,记忆依旧是十分模糊,直到一只猫的出现。
邻居家老鼠比较多,便要来了一只小黑猫。于是我开始了每天往邻居家里跑的生活。拿着扫炕的扫帚逗它,抱在怀里摸它的毛摸到满手的静电,在去邻居家的路上给它捉蚱蜢吃。
邻居家的奶奶就坐在炕头,慢悠悠地拉过面前那个带着包浆的小笸箩,然后掏出一些烟叶来碾碎,填进手边那个木杆已经变为深色的烟斗。点燃,一口一口慢慢地吸着,看我逗着小黑猫满炕的跑。偶而小黑跑的太急,摔了个跟头,奶奶便会笑起来,满脸的皱纹伴随着有些沙哑但又听着很舒服的笑声舒展开,那样的下午,感觉十分温暖柔和。
邻家的爷爷则是三观很正的老党员。每天弄完了园子里面的农活,回来时便把草帽摘下来放在电视机前面,而后拿起自己蒲扇一边扇风一边看我逗着小黑来回乱跑。嘴里时不时冒出几句伟人的话来:“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耗子就是好猫。”而后呵呵地笑上几声,一双眼睛眯成两条线去。
邻家的奶奶喜欢养花,院子里,篱笆边,窗台上,全是各种各样的花。记得那年夏天,篱笆边种了一排向日葵,向日葵间有一丛雏菊。我和奶奶一人一个小板凳坐在篱笆边的阴影里,我用狗尾草逗猫,奶奶看我逗猫。不远处响起脚门开启的声音,爷爷拎着一个西瓜,踏拉着凉鞋,慢慢的踱回屋去,过一会儿再端出一大盘西瓜来,西瓜有沙,很甜。
因为村子比较小,我出生的那年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又十分不错,所以儿时同村没有多少玩伴。每天写完了作业,最大的乐趣就是跑到邻居家去,逗着黑猫玩。
小黑是一只争气的猫。抓老鼠抓的很勤快,每次去的时候奶奶都会跟我讲,昨晚小黑回家,又叼回来一只多大的老鼠。直到现在农村人也没有太多的生态意识,治理老鼠仍然使用老鼠药这个简单粗暴没有效的方式。于是不久后,小黑中招了。
那天早上爷爷(亲)溜达回来跟我说,小黑吃了鼠药。我连早饭都没吃就赶紧跑过去看它。
小黑整个猫蜷缩在灶台的角落里,瞳孔发散着,嘴角带着白沫,不时的发出一声痛苦的吼叫来。我蹲在它身边,眼泪汪汪地祈祷它不要死。
也许是吃的少,也许是小黑身体好,当天下午的时候便度过了危险期,奶奶把它抱到炕上去,擦干净了身体,又缓了几天,才终于恢复过来。自此,小黑抓了老鼠只咬死,再不吃。
乡间有一个说法,谁抱回来的猫像谁,母亲便总是借这个来说我,因为家中的猫数次中毒,却丝毫不长记性,每次看见家中的猫叼回老鼠,都吓得赶紧用锹抢下来,而后赶紧挖坑埋掉,生怕出了什么事故。
公猫只捉一年的老鼠,之后便开始了它漫长的播种猫生,常常在外逛上几天,才回到家里吃一次饭,睡上一觉。邻家爷爷在厨房的窗上给它开了一个小门方便其自由出入,小门用棉布遮住,防止漏风。因此这个会在小黑回来时卡在“门框”上的小门帘,便成了它是否回家的标志。每次路过邻居家,只要看一眼厨房的窗子,便知道这个浪迹四方的主子有没有回家。
村中的其他孩子偶尔也会来看它,不过听奶奶说,只要听见了大门的响动,大黑会趴在窗台上看一眼是谁,要是其他的孩子,就立刻下地跑掉。如果是我,就继续睡觉。大黑也很给我面子,某次撸着撸着,没忍住亲了它一口,不高兴了也只是撅撅胡子哼一声,不抓也不咬。
那年冬天一个飘着薄雪的日子。我去邻家溜达,碰到了老两口在炸丸子。记不清丸子是怎么做的,只记得,奶奶把一块生的馅揉成球状,放到锅里,不一会儿便变成了金黄色的肉丸子。见我来了,爷爷招呼我坐到炕上去,不一会儿塞给我一个大搪瓷杯,里面全是丸子。
“我吃不了这么多……”我看着那满满的一大杯,真的太多了。
“吃吧,大小伙子有啥吃不了的。”奶奶笑呵呵地。
于是我坐在炕沿上啃丸子,大黑蹲在我身边啃丸子。看着老两口一个往锅里下丸子,一个往外夹已经熟了的,整整一个下午。后来爷爷还让我带一些回家给母亲尝。母亲问我怎么做的这么好吃,我说不知道。
邻家的爷爷,是那种有些倔强的性格,可是对奶奶却十分的温柔。虽然每次都是哎哎哎地叫着奶奶,眼神里却全是亮亮的光。某个刮着微风的黄昏,老两口牵着手在我家门前路过,一前一后,爷爷掺着奶奶,慢慢地往家踱去,夕风微起,夕阳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父亲问我,能不能写个作文来描绘这个场景,叫牵手。
我说,我写不出来。
现在我觉得,我还是写不出来。
这大概是我见过的最真实版本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