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同行问我,王老师,你是教的什么课,如果不谈家庭教育,你可以说一说你任教学科的事情吗?
我知道他的意思,作为一个老师,总是对自己的教学不言不语,无论如何都有点不学无术。
所以,我昨天思考了一下,并且对自己原来的教学做了一个总结,可以说从另外一个角度再一次认识了自己。
我是喜欢我的学科的,对了,我教的是语文,十几年的时间,我有了很多关于语文的思考和认识。
可惜在这里只能说一说关于语文名师的喜欢问题,这是前边那个同事问我的第二个问题,我究竟喜欢哪一个语文名师。
我喜欢的是程少堂,曾经我也说过,他的狂放不羁和挥洒自如,总能带给我足够多的震撼和启迪。
与他较为类似的,就是现在更加有名的王君老师,这个以青春语文走进大家眼中的新生代教育名家,我总感觉只是给程少堂的语文味换了一个马甲。
语文课像在做一首诗,并且是屈原李白那一些笑傲山水的诗,学生和老师都走进了诗情画意,在如梦如幻中心醉神迷的成长了自己。
语文课又像一首乐曲,精彩的乐章流动在成长的课堂,老师和学生都不由自主的翩翩起舞,生命的狂欢不再是书上的呓语。
所以,语文在程少堂这里,就是诗就是乐曲,在他的挥洒自如中,好的教育自然而然就像一颗种子,蕴在了学生心里。
可惜,我没有机会一睹程老师的风采,只能在他的文字中,去幻想去追寻,或者是自己邯郸学步的试一试。
是啊,我就在上个学期,就在我的课堂上,我开始了语文味的实践,和学生也走进了几次生命狂欢。
现在想一想,我也许有很多地方和程老师契合吧,要不我为什么有种高山流水的情不自禁,在那本已经读烂的《名师讲语文》上,留下了我多少时光多少艳羡。
其实,每一个人都要有偶像,这个偶像在一定阶段可以给我们许多力量,让生命不甘于平凡,让未来有种见贤思齐的渴望。
我的偶像,或者说是我职业的偶像,就是程少堂老师,记得我曾经告诉自己的学生,为师不识程少堂,名满天下又何妨。
每当想起自己的这个偶像,我就似乎回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有一种必须创造自己的强烈愿望。
所以,我应该读更多关于程老师的书,更加具体的思考我的课堂如何传递出来语文味,养成自己很有语文味道的教育风格。
当我像开头那个同行介绍程老师的时候,他竟然像五年前的我一样,对这样一个语文巨擘一头雾水,我就不厌其烦的给了他上边的文字。
我希望更多的人喜欢这样一个有中国气质的教育大家,尤其是像我一样有梦想又刚好教语文,怎么可以只是沉溺在叶圣陶和吕叔湘中。
于是,就在我和那个同行说完,我又一次打开了程少堂,竟然再一次发现一个浩瀚的世界,这就是语文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