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读书笔记1

简介: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做“幸福的方法”。本书的内容来自哈佛大学最热门的课程之一,《积极心理学》,每年报名这门课的哈佛学生超过1600名,很多同学都会带着自己家人一起去听。


核心:“怎样才能过得更幸福?”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虽然每个人对于幸福都有自己的定义,但相信大多数人都希望能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幸福。


作者开始研究这个话题的契机:

研究这个话题的这位教授——本沙哈尔教授,出生于以色列。他从小一直热衷于打壁球,他的理想,就是能够成为全以色列的壁球冠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除了每天训练以外,还要忍饥挨饿,控制饮食。他其实特别喜欢吃汉堡,但为了壁球他必须放弃。所以他立下志向:等他得到冠军的时候,就要去一次买4个汉堡,然后一口气吃了。


终于在18岁那年,他得到了全以色列的壁球冠军。他感觉自己到了人生的顶峰。赛后,他冲到一家汉堡店,“我要4个汉堡!”当4个大汉堡真的送到他面前时,他突然觉得,好像一下子吃4个汉堡也没有特别开心的感觉啊。


他回到家里面,晚上看到奖杯放在自己的床头。在那一刻他突然留下了眼泪,他突然哭了起来。为什么呢?人生似乎已经到了顶点了,他一生的追求,好像已经得到了,但是得到了,又怎么样呢?这样冠军的感觉能持续多久呢?他发现达到这个目标之后,并没有让他感受到本来期望的那种幸福,这种开心的感觉没过多久就变淡,甚至消失了。


由于在体育方面优异表现和良好的在校成绩,在1992年,他被哈佛大学录取。又一次,他感觉人生到达了顶点。但同样的,很快生活就回到了来的状态。在大二期间,他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没错,他身处于令人神往的大学校园,周围都是出色的同学,优秀的老师。他的成绩不错,又擅长体育,社交也是游刃有余。一切都很顺利。


除了一点:“他不快乐。”并且他自己也不明白这样的情况为什么还能不快乐。


也就是这个契机,让他决定要找出原因,并且变得快乐。于是他将研究方向,从计算机科学,转向哲学和心理系。目标只有一个:“怎么做,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快乐,更幸福?”


教授的结论是:

幸福是一种能力, 是一种感知力, 一种看见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看见幸福的能力。我们还记不记得,小时候过年的那种开心? 我们那时候为什么开心?因为可以和家人一起出去放炮,还能穿新衣服,有压岁钱拿。现在过年还是如果做着些,我们还会感觉到和小时候一样的那种开心吗?


樊登老师在读书会的解读中提到:幸福的反面之一是麻木。这种麻木可以是对接触事物的麻木,也可以是对感情的麻木。我个人感觉麻木这个词可能有点太重了。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是体会不到那些幸福。而是处在某事的压力之下,或者进入了一个惯性之中,无法再看见那些一直拥有的幸福。


而本书中所提及的各种方法的目标,就是帮我们重新获得感知力,获得能够看见自己的幸福的能力。


有人可能会想到,这有点洗脑或者毒鸡汤的感觉,像是在骗自己,有点鲁迅先生笔下阿Q的感觉。


区别在于,本书所提及的方法,目标是找回自己天生的本能的快乐。摆脱后天因素所造成的,社会或者环境加在我们身上的诅咒。 而阿Q,是在虚构现实,自我欺骗。


在接下来的读书笔记中,我会开始具体介绍书中所提及的方法。每一个方法都是被证明有用的,但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哪个理念对人的影响更大,哪个方式效果更好,还要尝试之后才能知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