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圣哲智慧·依大道而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仁人志士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探索与总结。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
中华文化源于易,成于孝。那么何为易?易便指《周易》。提到《周易》,很多人便会想到迷信。其实不然,否则我也不会写此文章推荐大家阅读《周易》了。
写这篇文章前,我考虑了很久要不要写,其实有很多缘由,其中一点便是它要求原创,我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写了。在我的观念中,原创版权都在古人手中,我们又有何颜面说是自己的东西呢?中国的书没有哪一本是完全由一个人完成的,中国的语言又流传了几千年,就连至圣先师孔子都“述而不作”,现在的人又谈何原创呢?但我觉得它要求的原创跟我的定义有所区别,再者,为了传播与弘扬传统文化,我决定厚着脸皮原创一篇文章,希望读者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上面提到了迷信,何为迷信?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占卜就是迷信,其实不是,迷信不是物,它在于人,在于人心,不论是对人、对事、对物,只要是特别相信,深信不疑,其实就是迷信,不是说占卜就是迷信。当然,《周易》是有占卜这个功能的,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除此之外,它还有三大功能:象、数、理。象乃卦象,象者,像也。数乃气数,不仅仅指一二三之计数。理乃义(易)理。《周易》是哲学,也是科学之源头,不是封建糟粕。我觉得推荐此书不得不纠正这些错误观点。
我对《周易》的兴趣来源于太极八卦图,我父亲年轻时跟我舅爷学习过易术,家中有几本相关书籍,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就翻看过,就在那时,我被书中的八卦图深深吸引了。我也就是在周末回到家有空看看。渐渐地,我也就是知道了相关基础知识,没深入研究过。直到高中毕业,我转向了易理的学习,慢慢地,我认为易理才是正道。这就是我与《周易》故事的大概历程。
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这是在说《周易》是由上古的伏羲、中古的文王、下古的孔子共同完成的。当然,关于其名,其作者均有很多说法,在此,不作介绍。易有三大特点:易简、变易、不易。易简是说它平易而简单,平常之事中就有高深的学问。变易是说它是变化的,所谓永远不变的就是变。不易是说它也有恒常不变的原理,因为万物虽变化,但变化之中也会藏着不变之理。
我们都应该知道《易》是群经之首,当然,它也是群经之始。源于《易》的中华文化之广博我们是深深知晓的,用几千个字就介绍完《周易》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决定通过几个例子让大家对《周易》产生兴趣,从而了解它、阅读它、学习它。虽然我知道的是九牛一毛,但我能感受到其伟大,其力量之大,其影响之深远,因此,推荐《周易》这本书。
《系辞》中有言: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周易》的基本概念;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周易》的总体哲学思想。提到阴阳,就不得不提到太极图,想必大家都见过。它能很形象地阐述阴阳之理。白色示阳,黑色象阴,此消彼长,此中有彼,不会缺一而存在。
其实,阴阳之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高的就有矮的,有长的就有短的,有大的就有小的······它同样存在于我们的中国话中,说男生的时候就一定会有女生,即使不说女生,自己心中也会随即想到女生,此类例子不计其数,足以可见其影响之深。它虽然只有简单的两个字,但却贯穿中华文化的始终,往往大道就蕴藏在简单的事物中,正所谓大道至简。《周易》的卦象也是建立在阴爻,阳爻两个符号的基础上,按照二进制的原则形成的,其核心就是阴阳。
在我大一学习线性代数这门课程时,我就有一发现:如果将后天八卦九宫看成是一个三阶行列式,它的值为360,正好是当期之日,也就是一年。另外,360÷15=24,24可指一年(360)中的24个节气,两个节气之间相差15天。15是后天八卦数的特点,横竖斜三个数相加均为15。当然,我相信与易学数理联系在一起的不仅仅于此。
提到数,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数:三。《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就能生出万事万物,太极生三次便成八卦,八卦重叠进而推衍出万物,或许正因为此,有了“无三不成礼”的说法。这一点从词句中不难悟出,比如:三国演义、三顾茅庐、约法三章、孟母三迁、韦编三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这个数字有着神秘的力量。
接下来,要提及有关爱情哲学的两个卦象,泽山咸卦与地天泰卦。因本人情感经历较为丰富,因此深有体会。
咸卦讲的是爱情的第一阶段,山上有泽,泽低而居高,山高而居低,山泽通气,因气息相通进而发生感应。
山为止,泽为悦,止而悦,男甘居于女之下,这是爱情的开始。恋爱的开始,是男孩的止,就是男孩停下前进的脚步,开始追逐女孩,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主动的是男孩。然后,就要看被追逐的女孩的表现,女孩悦,女孩子高兴,那就有戏,女孩子不高兴,那就代表男孩的追逐没有得到回应,那就说明暂时没戏。咸这一卦,内与外是相互的,因为感觉是相互的,真正的爱情也一定是相互,单方面的止和单方面的悦,不是爱情。 所谓咸者,感也,两者接触之下,心里都有一定的感觉,这是男女相爱的基础。
下卦为内卦,上卦为外卦,我们知道,内因决定外因,在爱情之中,男士要发挥主动作用,积极的去追求。男追女,隔层山,为何呢,上为泽,下为山,追求女孩子,必须越过大山,才能到达喜悦的大泽。所以,爱情发生必须要有不怕困难,勇于越过大山的追求。
综上,互相的感觉是爱情发生的基础,不断的追求是爱情发生的条件。就像有一句话说的,爱情就像乘法,两个人的组合会远远超越单纯的相加,但若有一个为零,则永远为零,另一个是无穷大都没用。
泰卦讲的是爱情的第二个阶段。咸、泰皆为阴卦居上位而阳卦居下位,所以都是爱情之象。阳卦甘于阴卦之下,也就是说爱情之中,男孩子的地位一定要比女孩子的地位低。
泰和刚才的咸有什么区别呢?咸是爱情的初始阶段,男孩子刚刚开始追求女孩子。阳爻代表阳刚,阴爻代表阴柔。那个时侯,泽是最上边一个阴爻,下边紧连着两个阳爻,那个时侯的女孩子,表面是很柔和的,但内心却很坚定,需要男孩子不断追求才能让女孩子动心;而咸中的位于下边的山,最上边为阳爻,而下边紧连着两个阴爻,这时候的男孩子,表面上看起来可能还牛哄哄的,而实际却是很心虚,追求女孩子,又怕人家不答应。所以说男孩子真正喜欢上一个女孩子以后,心里肯定是担惊受怕的,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等待宣判的位置上。
而反观泰卦,上为地,地为至柔,下为天,天为至刚。到了这个时候,男孩子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成效,女孩子变成了温柔的小女孩,男孩子也不在是外实心虚,而是志得意满了。于是就是说,咸是初步产生感情开始追求,而泰则是两个人已经相爱了。
爱情中要珍惜泰,小心否。爱情确定,这是好事,但好好的一对,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分手的呢?可以说,以泰的方式维系爱情,就能为爱情保鲜,如果爱情发展到否的阶段,就离分手不远了。在64卦中,泰是第11卦,而否是第12卦,这代表什么呢?从泰到否,很简单,就一步,而从否从回泰,则需要走63步,所以维持强盛的局面,很难,保护好一份爱情,也很难。
其实《周易》的思想早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其实孔子早就说过:百姓日用而不知。时至今日,我们还常常说人“阴阳怪气”、“又变卦了”······也用“否极泰来”、“扭转乾坤”等词,其实,它们均源于《周易》。
《周易》它是建立在阴阳二元理论上的一本哲学书,是古人用来描述和论证万事万物规律的。用一个字概括就是:道。提到哲学,很多人会想到那三个终极问题:我是谁?我来自哪?我去向何处?我认为:我是冉立旭,从道中来,最终也要去向道。冉立旭,此名相是概念,也是道所生,即可说我是道。总之,就是一个“道”罢了。既然是道所生,那就该依道而行。道,在天地为道,在人便为徳。《周易·坤卦·象》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用“厚德载物”四字来勉励自己,做人先立德,人无德不立,所谓立德树人。徳,其实也是道的一种抽象的,无形的形式。有德,有厚德之人,便是有道之人,也算是接近大道,依道而行了。
我觉得中国人不得不读《周易》,不论年纪如何,均应该去阅读,去学习它的思维方式,再在生活中实践,正所谓知行合一。当然,《道德经》、《论语》也不能不读,因为此二者也在讲《周易》的道理,老子的《道德经》专门为高等智慧的人讲,而《论语》在为大多数中等智慧的人解释《周易》。一言以蔽之,我们东方的东西其实就是一本《易》而已。
在此,希望大家能够去阅读《周易》;去领略中华的千年文化;去领悟圣贤智慧,从而依道而行,做一名合格的中国人。
我本打算在五一假期写此文章,怎奈假期一到,身心俱疲,以致时间紧张,因此,文中难免有不尽之处,还请读者见谅!
冉立旭于19年5月7日写于中国民航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