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看过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个孩子因为上学的原因,住到外地姑妈家。可能是因为父母事先打过招呼,要处理好跟姑妈的关系,要懂得礼尚往来。这个孩子格外懂事,对长辈也很有礼貌。姑妈疼爱孩子,经常给孩子买些吃的用的,按理应该是其乐融融才对。但是不久,姑妈感觉到很不高兴。为啥?因为每当姑妈给孩子买了一件小礼物,孩子了解了价格后,第二天就还给姑妈一样差不多同价的礼物。姑妈对孩子说,你别客气,这些小礼物,姑妈不需要还礼。但是孩子不听,说是父母教过了要礼尚往来。姑妈一听,也是,有道理。但是时间一长,姑妈感觉这里有问题,这孩子次次如此,从不马虎,把帐跟自己算得一清二楚,似乎把自己当外人,所以感觉很不好过,最后就把孩子叫走了。
这个故事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多少年来,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都懂礼尚往来,却相处不好。
中国人的关于关系的原则实际上是实用的,礼尚往来其实就说明了人际关系其实就是一种交易、交换的关系。但是我们平时又不喜欢交易关系,觉得没有人情味,是陌生人才用的一种相处模式。
我把交易关系进行了整理,画了图,如下:
抛开交易的内容,那么关系分短期关系和长期关系两种。短期关系讲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交易,长期关系暗含着一种陪伴和合作关系。而人情关系本来就是一种长期关系。在长期关系里使用短期关系的做法,让对方感觉到你不愿意跟他发生长期关系。虽然本质上,孩子跟姑妈的相处符合礼尚往来的原则,但是姑妈在这个关系上奉行的是长期关系,不在乎当下回报,而孩子奉行的是短期关系,讲究即时回报。生生地把人情关系变成了陌生人之间的交易关系。
在人际关系中,占便宜,耍小聪明是一种为人不耻的做法,同样,把帐算得太清,表明这个人不愿意跟你发展长期关系。所以,当你对一个人表示好感,送礼物,而对方迅速回礼,或者不收礼,就是表明他不想发展长期关系。
人与人之间本质上是一种交易、合作关系。但是层次有高有低,时间有长有短。好的长期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礼尚往来,而是一种懂得彼此需求,懂得把各种因素进行转化的一种能力。把你所擅长的,所特有的东西赠予对方,而这恰好又是对方正需要的。然后对方不一定即时回报给你同款或者同价值的东西,而是在更宽阔的空间和时间长度内,回报给你正好需求的东西,这就是长期关系。
举例,你曾经帮助过一个小朋友,送给他2000元钱,资助他读书。他当时,没有能力还给你2000元钱或者其他同价值的东西。20年后,他在国外发展得很好,而你正好业务发展到他所在的国家,他对你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这就是在更宽阔的空间,和更长的时间长度内,实现的成功交换。这种关系,也是我认同的成长式关系。
普通交易关系,关注交易的内容,以内容为主体。而成长式关系,关注的是交易方,是以人为主体。出发点是促成双方真正的需要,促成双方真正的成长和价值的提高。简单来说,普通交易式关系,关心你是否需要这个产品,并能否成交。而成长式关系,关心你是否真正适合这个产品,并能否让你的效益最大化。
情商低的人,可能不明白这些道理。还有一个原因,他们缺乏一种转化能力。包括情绪的感知能力,洞察人心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并有发现对方的需求点进行正确匹配的能力。于是,明明很好的礼尚往来原则,在他们手里只不过成了一件冷冰冰的工具。
可以这样说,礼尚往来没有错,方知关系需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