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卸其QQ,封其微博,删其微信,去其贴吧,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
这段出现在某一中学开学典礼上的开学致辞,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现在的学生之所以不热爱学习的根本原因是受到了太多的诱惑,只有将这些诱惑扼杀在萌芽中,那么学生必将集中精力认真学习。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突然让我想起了网上曾经传得沸沸扬扬的一句话:女人无所谓忠贞,忠贞是受到的诱惑太少;男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曾国藩家书中有一封与他弟弟谈为学之道的信。信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
“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这里面的“负薪牧豕”让我尤为深刻,朱买臣背柴草苦读书,汉代承宫放猪听经书,这两人的生活经历几乎没有“孟母三迁”中所说的良好氛围,但是二者最终也是功成名就,位极人臣。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对曾公可以说是由衷的敬佩,如果真想读书,身在闹市心自静;如果不想读书,久处幽室心难平;那么读书何必择地,又何必择时呢?
古人读书有“三上”之说:枕上、厕上、马上。这里并不是说读书非要选在这三个地方,是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心读书,都能抽出时间,哪怕是入睡之前、旅途之间,都可以找到零散的时间,这又再一次说明了读书真的没必要选择地方和时间,不存在读书的“仪式感”!
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让自己舒服的、对自奏效的环境确实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但是,说到底,任何花哨的“仪式”最终都是形式或方法,重要的是心,一颗想学习的心,读书何必择地,书中自有清净地;读书何必择时,心中有书可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