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还在大学校园猛看闲书时,就对“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有感触。书本的好处在于它阐述的内容完整系统,由浅入深符合学习的习惯,而且其中的很多内容都是诸多名人、智者和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智慧结晶,对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生活指导很有益。然而生活终究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每分每秒,所有读过的书中的知识都需要自己去实践使用,才能形成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消化那些光芒四射的智慧,为己所用。
读万卷书,只需一方安静的书桌和一颗可以忍受寂寞的心。而行万里路却需要一颗好奇且勇敢的心,需要一定的经济能力。当我走出农村怯怯的望着大城市时,当我孜孜不倦的读各类书籍时,心中的闭塞被逐渐打开,生活不再是仅有故乡那一隅,祖国的地大物博多民族聚集,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绚烂多彩,不再是薄薄的教材课本上的一句简单的话。在更丰富更详尽的书籍描述中,我感受到祖国大地的丰富多彩、千奇百怪,感受到不同地域山水文化的召唤,被各地的山水古迹、人文习俗深深吸引。
在工作两年,改善了自己的经济基础,开始规划自己的出游行程,在读万卷书的同时,实践着用另一种方式--行万里路,来感受这个绚丽多姿的世界,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视野,去探索生命的广度和深度。躬行才能悟深,让行走驱散思维中的禁锢和狭隘。
二零一二年,从南京出发,过西安,览陕博馆,望钟鼓楼,游书院门和碑林,走西安古城墙,吃回民街羊肉泡馍;至延安,达延大文汇山祭路遥先生,访杨家岭感受先贤们的艰苦生活,观延安革命纪念馆体味那段艰辛且惨烈的浴血战斗岁月;转洛阳,沿洛水行走,爬龙门山、香山,饱览龙门石窟的壮观,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终郑州,寻黄河,博大、宏伟、壮丽、优美的自然景观一览无遗,历史的掠影在浑浊的黄河水中翻腾。这一路的行走,感受陕北窑洞文化,寻访路遥先生笔下的黄原,踩在中原大地上,脑海萦绕的既有中华文化礼仪的起源,也有历史更替前进的纷争和纠葛。俱往矣,历史的演义依旧在静静长流的黄河水中翻腾,这样的行走在脑海回味,残留的精彩将是生活的营养。
二零一三年,仍是从南京出发,返老家休养一周,然后启程进京城,爬八达岭长城,每块墙砖都刻印这一段历史,访北京大学,在未名湖畔稍坐,在北大图书馆伫立片刻,在红楼周边探望,那些书中的历史、书中的故事、书中的生活,与眼前的景致相呼应;雨中在故宫慢走,满眼的贵族黄耀眼,高贵与奢靡残留,气派和辉煌依旧,满是历史的沧桑,也满是历史的感叹;逛王府井,逛西单,逛北京胡同,感受时尚北京和古都北京的相互映衬。到济南,赏趵突泉,游大明湖,爬千佛山,逛芙蓉街,山水间感受北方泉城的柔情,书中描绘的山水景色,在眼中细看又是一番沁入心脾的收获。
二零一四年的杭州与绍兴,江南天堂的阳春三月,自有一番风景。南宋御街,古韵犹存;三月西湖,水草青青,波光粼粼;鲁迅故乡绍兴,具江南水乡之灵秀,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乌篷船、三味书屋、百草园、咸亨酒店等,都在脑中回放,在眼前呈现。
二零一六年的南方之行,清明时节从上海返家乡祭祖,而后从家出发,南下福州,穿山过岭,攀鼓山,上乌山,走三坊七巷体验南国古韵;至厦门,海中之城,城中存海,如镶嵌在俗世里的蓬莱,环岛路风光旖旎,鼓浪屿文艺小资,南普陀香火鼎盛,曾厝垵原生态集市;自然风光秀丽清新,生活散漫惬意,和煦的阳光中充满小资文青的气息。继续南行深圳广州,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匆匆行走着无数为梦想为生活奋斗的人,天南地北,海角天涯,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在努力着。深圳的东门古街,各地美食云集;广州的陈家祠堂,岭南建筑和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山纪念堂,感受革命时代国父的呕心沥血和鞠躬尽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言犹在耳,而今革命已成,国家愈强,先生九泉下可欣慰矣。南方四城辗转,感受不一样的地域格局和文化变迁,也寻找着不同城市的历史印记和文化传承。
走过的每一寸土地,都会留下一个结实的脚印;读过的每一篇文字,都会引发某一刻的共鸣;读过的书,在走过的路上细细咀嚼,走过的路,在读完的书中久久品味。
游历四方,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感受世界的各式各样,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不再如井底之蛙和笼中鸟,努力寻找生活之精彩,之惊奇,之绚丽。
我的生活还会读想读之书,走愿行之路,韵味在书中,精彩在路上。
读着读着会释怀,走着走着会开怀。记得常出去走走!
--写于2016年11月21日,修改于2017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