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6】编务进组“第一考”
前段时间报名参加小苗大树排版培训班,学到不少真知,获益真的不浅。最起码的,学会不少微信内嵌排版工具、96网页编辑器、草料二维码、网页标签代码等实用工具,还实战练了把“白手起家”,完成了从无到有编写代码、纯手工打造网页的任务,简单掌握了在html、body、title、h2字号标签、p段标签、div区块标签等标签外面加上小尖括号之后构建网页的基本方法,以及style、name、color、audio、video等属性标签的用法,从“菜鸟”成长为了一名初级程序员。另外,还掌握了在Google浏览器中按下F12键并通过network定位抓取音视频的小技巧,省去了安装不同平台APP的麻烦事,非常实用。苗大叔的授课视频点面结合、深入浅出,是一名循循善诱的顶呱呱的好老师。
期间通过人力资源组远程面试,顺利加入油菜花团队,成为编务组的新晋成员。没过两天,我便收到了第一次适应性任务:根据最新一期布丁小短剧的剧本、引导词,练练标题脑洞。幕一的大意是:安安做错事了,向妈妈认错,妈妈说他每次都说知道错了但每次都不改,安安小声嘀咕妈妈不也是每次都只会骂他那一句嘛。幕二的大意是:甜甜趁妈妈不注意将妈妈认为有助于视力的胡萝卜倒进了垃圾桶,妈妈发现后痛斥甜甜,甜甜却委屈地辩解道:“妈妈你眼睛真好!你看,你也不吃胡萝卜,视力也一样好呀!”
就这么简短的两部小短剧,我原本以为每人脑洞一两个或两三个标题,碰撞碰撞思想火花就OK了,结果编务组却提出每人10个,明天交稿。这、这、这是下马威吗?NONONO,这是强化训练!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不这么压担子,何时才能出师?常听“进组”“开工”的说法,听着挺风光,但那只是旁观者清,当局者根本没那么轻松,没那么简单。脑洞,只是好听的说法,要我说,压榨脑汁更直观些,而且若不是有些天资或经验,就算是狡尽脑汁,也榨不出一杯味道正的东西。幸好前两年在做新媒体工作时,我参与过不少标题脑洞的任务,要不然还真有怯场。好吧,我得准备牺牲100000+的脑细胞,全力开动脑筋、迎接脑洞挑战,争做小马达高速运转的最强大脑了。
【2018-01-26】大开脑洞“标题党”
按照小苗大树编务组布置的任务要求,每人需要提交十条标题,然后分组开展互评训练。
我提交的作业是:熊孩子竟然是长这样子滴;WORD天!孩子居然会这么想;大人和孩子,彼此彼此;斗智斗勇的较量,谁是赢家?父母与孩子需要的是连接,而不是斗气;妈妈,您能不能有点新意?啥叫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答案看这里;一个胡萝卜引发的争吵;吃或不吃,视力都在那里;从小事改变,亲子关系才会转变。
对玉米提交的作业,我的评语是:个人感觉“不吃胡萝卜,宝宝有话要说……”“大风大浪都经历过了,却栽在了孩子上”“孩子挑食的奇葩理由,简直要上天了”三个标题比较吸引人,有种想要点击看下去的冲动。标题之所以吸睛,就在于让人产生遐想,有种想要揭秘的朦胧感。如果一眼就看穿了内容,点不点击已经无所谓了。当然,其它几个标题也有这种导向作用,不过可能过于模糊,有点让人云里雾里,担心点开之后,会不会再一次被“标题党”忽悠。包括其它同志的脑洞标题,如乐滋滋的“你家孩子是不是也有这种神逻辑”“孩子的歪理多多,肿么破?”“有一种理,叫孩子觉得自己有理!”蓝精灵的“教你一招,让孩子视力变好!”云朵的“孩子挑食的原因,妈妈们知道吗?”米姐姐的“胡萝卜大战,到底谁赢了?”等,都令我眼前大亮。原来小小的剧幕,可以生发如此多的标题,正所谓: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今后还要继续向大家学习!
乐滋滋对我的评语表示:朦胧感的提法很好啊,要切题却又不能让人一眼看穿,失去点开的兴趣,不能忽悠,却一定要有让人想一探究竟的吸引力。或者诙谐幽默,或者直击痛点,反正就是让人一看心痒痒想点开,咱们的目标就是做有内容的标题党。蓝精灵对我的评语则表示:感觉一下get到精髓了呀,总结精辟。感觉每次写标题最难的点就是想吸引人又得有关还不能戳破,一个标题能琢磨好久。
做一个有皮有肉有内涵的标题党不容易,但值得去试试,值得去努力,值得去钻研。
【2018-01-26】大家快来“听锚课”
小苗大树编务组前几天抛出我进组以来的第二项任务:参与《好孩子养成大法》剧本的脑洞。看了原剧本,感觉一年前若干场景的画外音确实埋了伏笔,较有吸引力,不过后面解开悬念的部分明显的植入广告痕迹。遂改编如下:
小宝妈妈:啊,我知道,那《弟子规》我们家小宝都会背呢。可你看他现在这样子,一点效果也没起。
小贝妈妈:死学硬背是不行的,单向灌输作用也不大,所以我们才需要为孩子锚定最关键的教育目标,对孩子进行系统性养成教育。
小宝妈妈:哦,这个呀,市面上不是有很多教育类的书吗?我其实也没少看、没少学,不过理论观点五花八门,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都不知道该用哪一套、哪一招。
小贝妈妈:所以呀,养成教育体系应该是活的,应该是以课的形式,通过充分的沟通交流和熟悉,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解决方案。而不是像书中的字那样一动不动,好像放之四海而皆准,实际上却很难给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孩子提供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都很强的方法论。
小宝妈妈:嗯,有道理。那你说说看,你这一年来是怎么给小贝进行养成教育的?
小贝妈妈:我和孩子也没特意做什么,只不过是在四处学习成长的路上,无意中遇到了“锚课”。
小宝妈妈:毛课?什么意思?
小贝妈妈:不是毛线的毛,是船舶上的那个锚。锚课的意思是精准点穴、量体裁衣的课,有点像针炙的方法,直接根治病灶。它看起来也普普通通,起初我也没在意,不过却渐渐发现它能运用各种代入感很强的小例子寓理于事,对孩子进行深度教育,从而影响和塑造孩子,帮助孩子的认知、品质、习性等各方面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剧本的结尾就不说了,光是看到这里,你对锚课是否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赶紧来一起报名听课吧!
【链接】小苗大树|沉迷佛系养蛙?让你佛系养娃!(内含福利)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OTQ5MDAzNA==&mid=2247486036&idx=1&sn=31c4bfed4e4df791e127a94c369aedaf
【2018-01-26】现身说法“引思索”
布丁小短剧上周推出《改变,从一件小事做起》的剧幕,讲述的是发生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日常冲突,令人哭笑不得之余,心中顿悟。改变不止于口号,更不只是理论,它需要实实在在的见诸言行。对于亲子关系而言,需要改变的也不只是孩子的言行,更有父母的呼应。最近,育言家团队发起采访身边家长的活动,主题是围绕“改变,就在一件小事”,请家长朋友们谈谈亲子交流互动中值得注意的事项、需要改变的地方。采访过程中,家长朋友们非常踊跃,也敢于揭丑不护短,现身说法非常让人有共鸣,也引人深思。那么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听听。菲菲妈妈:原来,孩子放学回家后,我总喜欢唠叨孩子,关键是我常常一边忙着做家务,比如边在厨房做饭炒菜,一边问孩子作业做得如何,那种状态下,催孩子做作业就像在跟锅铲说话,几乎不起啥作用。后来,我突然一激灵,顺手放下锅铲瓢盆,蹲下来与孩子对视,然后面容慈祥、态度和蔼地提醒孩子:你上学辛苦啦,到家先休息一下下,吃完点心就抓紧做作业哈。结果,居然起作用了。(点评:许多时候,大嚷大叫没啥卵用,和声细语反倒有用。)修源妈妈:以前孩子激怒我,我会想也不想,先大声喊,把我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再说。事后大多后悔,甚至还没喊完,就后悔了。后来就问自己,图什么,为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和儿子认识这么长时间了,七八年,不算短了,何必呢?后来我就试着想我是他哥们、而不是妈妈,试着不用妈妈的身份说话;试着想我小时候比他还糟糕的样子,试着压下所有的怒火。尝试就是寻找改变的努力,而这种努力果然没有白费,现在我跟孩子的关系亲密多了。(点评:声嘶力竭地训斥孩子,不如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麦兜爸爸:起先孩子一跌跤,我都会出自本能地立马上前,去把他扶起来,但后来发现有点儿不对劲了。他只要再跌跤,哪怕是皮毛小伤甚至没啥问题,都懒得自己起来,而是趴在地上,也开始“出自本能地”向我求助,张嘴就喊爸爸、爸爸、爸爸,喊得我头大。后来我只要看问题不严重,干脆就不去抱他起来了,而是远远地鼓励他,要求他自己勇敢地站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教,孩子逐步也就做到了自己跌倒了、自己站起来。(点评:想让孩子不娇气,我们就要懂得什么时候可以心疼,什么时候不能心疼。)
【2018-01-26】质变源自“微量变”
轩轩妈妈:有时候觉得孩子不专注,做作业、做事情的时候安心不下来,总是“三分钟热度”,说多了他不但不听,还有抵触情绪。为了这类问题,我曾困扰了好久。后来有那么一阵子,孩子做作业时,我在旁边钻研我的书,意外发现孩子居然把心定下来了。再后来,我经常陪孩子在一旁专心做事,慢慢地,孩子做作业的专注度也提高了。(点评:父母的言传身教,往往胜过一百种说教、一千次调教、一万个管教。)涵悦妈妈:有一次送老大上书法课,因为着急先下楼了,结果等半天孩子才下楼。我本来非常生气,准备对孩子劈头盖脸一顿责骂,但转念一想,那样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坏了孩子上课的心情,于是尝试着改变方式,心平气和地问孩子:都快迟到了,你在楼上干吗呢?孩子说:特别想穿篮球鞋,鞋带不好系,慢了。我说:嗯,有点晚了,怎么办呢?孩子说:以后提前点,动作快点。我说:好,就按你说的办,下次一定要说到做到哦。然后俩人心情舒畅地上课去了。(点评:一场亲子危机,就这样变成了教育时机。)杰睿爸爸:前阵子孩子写作业又“蜗牛”了,读书读了半天,愣是没写一个字。我心里那叫一个急呀。正琢磨着怎么不吼不叫地提醒他才好,孩子突然跑到我跟前,一脸兴奋地说:爸,这课我会背了耶!猝不及防、已经懵圈的我问孩子:学校有要求背吗?他说:没有,我就是读着读着,突然就能背上了。后来我反思:有时孩子慢,或许是因为他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并享受其中,这不就是学习方面非常珍贵的内动力吗?(点评:我们做家长的,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看到表面问题就随意给孩子甩脸子、拍板子、扣帽子。)《老子》曰:“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质变源自微量变,转变要靠微改变。孩子本是一张白纸,而且是我们家长的“复印件”和“投影”,孩子身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其实根子都出在“原件”上。换句话说,熊孩子的种种问题,我们做父母的大都脱不了干系。所以,想要把孩子教育好,我们做父母的就需要身体力行、身先子女,从先行改变自己做起,从发挥表率作用做起,用点点滴滴的言行去影响孩子,而不是仅仅靠大道理去矫正孩子。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让我们携手同心、一道前行,尽我们所能,用自身思维言行的改变,去带动孩子成长路径的改进,为孩子放飞心灵打造美好晴空!
【链接】小苗大树|现身说法:改变孩子不如改变自己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OTQ5MDAzNA==&mid=2247486018&idx=1&sn=65cceb382eb905d9cc378d8602d4db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