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觉知
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信念系统和文字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让人认出那百分之二十的真实的信念系统和思想,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其实我们注意观察一下,很多底层老百姓一辈子都在苦海中遨游,却没有看到人上人的影子。佛祖说,‘’离苦得乐‘’。所以莫如说‘’离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痛苦存在的意义是让人识别出喜悦。
所以辨别是重要的,我们需带着辨别和验证的态度来看所有文字,包括本文。
关于情绪,我们触手可及的文章都会告诉你喜悦平和是好的,而悲伤愤怒是如何的伤肝伤肺,如何的不好。看到这类文字心里一紧的感觉有没有,都不敢生气了。于是,在悲伤和愤怒上面我们加上了很多的评判和恐惧,产生了很多次生情绪、转移情绪和忍耐,可是比愤怒更可怕的是忍住愤怒。所以各位亲,以后看到这类文字请绕行,那么对待情绪的究竟法门是什么呢?
谁会没有悲伤和愤怒呢,佛祖会没有?以前我也这么认为,大概佛祖的情绪就是一条直线了吧?大概佛祖的听觉视觉嗅觉都无差别了吧?因为一切皆空嘛。直到我走到今天,我才发现根本不是这样的,佛祖的感觉比凡人更精微更敏锐,之所以看上去平和,是因为他的平等心,在佛祖的心中,喜怒哀乐都是一样的,就如大海中的浪花,常人盯住浪花,而佛祖看到的是大海,浪花本身是空性和无常。所以,以忍耐和麻木自己的感觉去修佛法,是越走越远的修法,最后即不像佛,甚至也不像常人。
所以觉知和平等心是双翼,既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看到自己感觉的一丝一毫的变化,甚至精微到微粒,同时又要有平等心对待每一个变化,不升起评判,二者缺一不可。因为不升起评判,因为觉知,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更加真实完整的世界。对待情绪,带着觉知去洞察他,不升起任何评判,就是究竟的方法了。其中的奥秘,当然只有通过实修体证才能习得。
有一些心理学常识的亲们会知道,情绪模式会重复出现是因为身体里的细胞有情绪记忆功能,久而久之,细胞会饿,会对这类情绪有需求,佛学里面将情绪记忆称为心识。而遵照这样的方法不断地去做练习之后,会发现自己打开了一扇窗。那些不断升起的情绪习惯,不断地来喂养我们的情绪记忆细胞和心识的固有情绪模式居然有逐渐变弱和解体的趋势。追求过程而不追求结果的时候,结果是自然的事情。当拿结果来要求自己的时候,比如不断要求自己变得平静,喜悦平和,却愈走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