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可以说是冯小刚导演的翻身之作了吧。这部电影把计划经济时代的最后几年,以清明上河图画卷的方式展示给观众。这部电影中的每个人物,几乎都是悲剧的存在。故事的主要发生地点是一个文工团,讲述的主要人物是文工团里形形色色的人。最后结尾悲剧收场,文工团解散。
我没生活过那个时代,因此,看完电影,有很多不解的地方。我妈妈在那个年代生活过,因此我看完电影,特地问了我的妈妈,这个文工团是什么?文工团的性质相当于戏班子吧,以前集体经济时代,里面的人都是演员都是国家的演员,是吃“皇粮”的人。后来改革开放,一个个文工团逐渐被解散,文艺行业走向市场。我瞬间明白了这部电影的悲剧来源,是一种时代的悲剧。文工团的解散是我们国家走向市场经济的必然,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的一步,只能说,里面的人,是时代的牺牲品。
这部电影以何小萍为主线展开故事。何小萍刚来文工团的时候,虽说没有受人爱戴,但是别人也不至于讨厌她。她的艺术并不出众,是个极其普通的女孩子。可是之后。她偷窃室友衣服,她还不讲卫生,以至于所有人都不喜欢她。其实吧,我个人也不喜欢何小萍,虽然她可怜,不过现实中,女孩子们可千万不要以她为榜样。试想一下,周围有个人,不讲卫生,还偷人东西,你会喜欢她吗?
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男主角刘峰,他不讨厌何小萍。刘峰也是个普通人,他没有高贵的出身,可他普通雷锋一样,经常做好事,所以在文工团里,他是“圣人”的形象。任何人碰到麻烦,刘峰都会去帮助他们。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在抱了自己心爱的女孩后,被揭发,最后落得个发配前线的下场。到老了,穷困潦倒,曾经人们眼里的活雷锋,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刘峰的悲剧来源于什么呢?恐怕就因为他是“圣人”吧。他做好事,但是久而久之,别人就觉得,这个事情本来就是他做的。连抓猪这种事情,也让刘峰去帮忙。他的形象,是那个时代的需求,也是那个时代的榜样。可刘峰其实不是圣人,他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骨子里也是普通人,从他抱住林丁丁的那一刻,他在别人心中圣人的形象就崩塌。因此,他最终也成了悲剧的人物。
给我感触最深的便是萧穗子,她深爱陈灿,可是结尾时,她爱情失意,最爱的人和自己的好朋友在一起了,她的爱情美梦破灭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门当户对。
我又问了妈妈,以前既然计划经济时代,又不是封建社会,结婚也讲门当户对吗?答案是肯定的,一个社会,越是阶层固化,越是讲出身,讲家庭。当时城里人和农村人,天差地别,中间有严格的界限,城里人可以去工厂里上班,农民只能够在田里种田,作为城里人,又是红二代的陈灿,怎么可能娶农村家庭的萧穗子呢?他终究只是娶了一个和他门当户对的女人而已。
每个人都是那个时代最生动的写照,每个人性格的来源都有他的社会原因。可能我国也就冯小刚这样有切身经历的导演可以拍出这样的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