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博物馆西馆,看完阿述巴尼拔文物展,我去休息区点了一杯咖啡。一般我都是点斋啡,然后自己去调味区加点奶、不要糖;但是这次突然想养养眼,就点了拿铁。下单、扫码付费,然后站到出品区等候。
咖啡端过来,我一看,好看的奶花形状!可惜装在纸杯里。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弱弱地提出来了,“我堂食,可不可以给我换个瓷杯?”
因为给对方增加了工作量,我主动加了一句,“直接倒进瓷杯就行,形状坏了也不要紧的。”相较于纸杯的味觉干扰,我可以忽略视觉的损失。
没想到对方也犹豫了一下,竟然说,“我给你另外做一杯吧。”
我顿时不好意思了,这损失不会要这年轻的店员来背吧。“那怎么好意思。。。”他有点认真地说,“没事,做就做好一点。”
鉴于今年咖啡师被极致压榨、忍无可忍又是殴打顾客、又是对顾客泼粉的热搜事件,我忍不住自言自语,“谁说咖啡师暴躁来着,这多好的咖啡师!”对方听到了,一边熟练地操作,一边微微笑了一下。
拿铁做好了,我连声谢谢,端到座位坐下。对着精致的杯碟,浓郁的焦香,荡漾着心型涟漪的奶花,还有人与人之间友好的一刻,我竟有点舍不得喝它了。
其实这样的感觉,今年也有过一次。我在广富林遗址的星巴克买了一袋咖啡豆,但是忘记在店里磨成粉了。旅途上只能自己做手冲咖啡,眼看就要断炊了。等我到了市区的星巴克,我进去试了试运气。“我可以付手工费、请你帮我磨粉吗?”对方在忙碌中回答,“只要也是星巴克的豆子,我帮你磨,不收钱。” 幸福来得有点突然。他接过我的House Blend豆子,转身投进那大大的磨豆机,机器发出高速旋转的吱吱声。
多好,谁说咖啡师暴躁呢,情况并没有那么坏。绝大多数时候,人与人之间是友好相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