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到一个新词叫“隐形贫困人口”。
泛指社会上的某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每日抽好烟、开好车、穿名牌......但实际入不敷出,储蓄卡只有十几块,甚至几毛余额,外债一堆… …这群人赚钱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花钱的脚步,每月的重点工作,就是来回倒腾信用卡、借呗。
虽说他们人前人样,人后狗样,但时间长了,竟还生出了沾沾自喜的心态,偷偷地竖着大拇指为自己的“理财的神技”点个赞。
至少,我身边不乏这样的人,永远的机会主义者。
“如果没有光鲜亮丽装饰外表,让我看起来很成功,那么我如何在蜘蛛网般的社交关系游刃有余?谁还会来跟我谈生意?!如果我连狗肉朋友都没有,我拿什么立足在人类的世界?!”
于是,他们将所有的时间、心思都放在自我包装上,然后不断的在朋友圈里晒世界各地旅游、晒豪华名车、名顶级名牌包… …在饭桌上,他们明明点头哈腰地给老板们倒酒,夹菜,但朋友圈里却是和老板谈生意的合影!贞洁与牌坊都是需要的。
这些现象,客观的显示出现代社会存在的一个“病态”生存法则:人们都愿意跟成功的人耗在一起,因为其潜在的机会也会相对应更多。《增广贤文》一书中摘选的这几句话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富贵能借银百两,贫穷难求米半合,雪中送炭君子少,锦上添花小人多......我们的老祖宗们多么智慧的总结。
这些人之所以“穷”,完全是为了看起来富一点,“富”是根本的目标,当短期内不能达到这个预期时,很多人都会退而求其次的让自己“看起来富一点”。这不但赋予了他们社交的谈资,圈子中如鱼得水的安全感,更证明了他们的选择是有意义的,是正确的。当然,也有被架上梁山的情况,如果突然的改变会让自己和身边朋友们都不太适应,认为那不是真正的自己。
“钱不够花”是我身边朋友们经常念叨的话题。尽管不够花,却依然拦不住每天都在支付可能让自己变得更贫穷的消费。一块遮羞布掩盖下的满目疮痍,很多人都舍不得掀开来,东墙西墙总有倒塌的一天。人都有欲望,但有些欲望需要抑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不断追寻个人的社会价值时,当温饱问题解决以后,剩下的就是精神世界的问题了。
欲望如同黑洞,深不见底,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有自知之明,脚踏实地的每一步路上,放眼周围的美景。而非踩着高跷,向夸父一样盲目的追寻太阳,却忘记脚下的高跷并不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