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凤山散话

起凤山只是一座小山,它没有大山的那种巍峨气势。在武鸣县,这样的小山随处可见,远远地看着,山头有怪石,也有峭壁。然而,当你走进了一看,你会发现这山或许只有几层楼高。当我从武鸣县坐着三轮车穿过弯弯绕绕的山路来到起凤山入口处,下车后抬头便看到了起凤山的山顶——几块裸露的岩石。

三轮车司机在路上与我闲聊时告诉我,他们当地人来这里都是求佛的,这里的神佛可是很灵验的哟。她说话带着严重当地口音,以至于她跟我讲求的具体是些什么,我基本没有听明白。

进入景区后,从左侧的小路进去,一路上看到有“观音殿”,“求学殿”,“北帝庙”,进山的入口处还有一只很大的石龟...当然,一路上还有大大小小的菩萨,无法一一而道来。总之感觉有些杂乱,佛教的有,道教的也有。

想想,似乎也就中国的包容力强,各路神仙都能一一接纳,是自产的也好,是引进的也罢,都可以在这里落地生根。读大学的时候就听一位喜欢运动的室友说过这么一个观点。他说欧洲的主流运动是足球,美国的主流运动则是篮球与橄榄球。在他们的国度里,两者永远无法齐头并进。唯独在中国,足球和篮球可以同时成为球迷们的两大盛事。想想,这佛与道似乎也有几分相似道理在其中罢!

对于一个外地人来说,起凤山上的那些宗教建筑也颇有它自己的特色。大抵是跟这里的地貌有关,起凤山上的寺庙基本上都是依山而建,依石而雕琢,宗教里的一些经典故事以及传说也依壁而刻。而佛堂四周的石壁上雕刻的佛像也是不计其数。那些佛像大大小小,或悬于岩壁,或立于正面,或被隐藏在岩壁某个阴暗的角落,那些隐藏在角落的佛像还非得打开手电筒才能看清。看得出来,这些佛像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那些能工巧匠们根据岩壁上石头的大小、形状相应地雕刻出各种各样的佛像。岩壁上不单布满佛像,还布满了香炉。放眼望去,只见岩壁上较为宽敞的地方摆满了香炉,并插满了香烛,甚至没有香案的岩壁缝隙中也插有不少香烛。

这里,佛堂连着佛堂,此佛连着彼佛,香烟缭绕。这里各路神仙似乎通过佛堂之间的通道共享着香火气。顺着香火气前行,爬过一个通道,一下从这个佛堂穿到了另外一个佛堂。其实,通道就是岩洞,通道里黑森森的。打开手电筒往上一照,顶头上还看到不少正在倒挂着睡觉的蝙蝠。蝙蝠们正在酣睡,不知道它们夜晚出动时会不会吵着这宁静之地的诸佛了。

穿过通道便来到了另外一座佛堂之中。在昏暗的佛堂中又看到了一扇窄门,从那扇窄门走出,发现自己已然处在山半腰上了。门口处连着一条路(就是山脚下延伸上来的那条路)。站在半山腰,回头看看山壁,古木苍幽,古树的根茎攀爬在岩石上,紧紧地缠在上面。古树与岩石定然经历了悠久的时光,因为那缠绕在岩石上的树根,有一半已嵌入到岩石之中了。

寺庙依山而建,寺庙前的小道也是环山绕行而上。沿着山壁处的小道行走一段距离后,发现了一座凉亭。说来,这座亭子算是起凤山真正的镇山之宝了。这是一座为纪念“陆荣廷”元帅而建的亭子,名字叫“将军亭”,也修建在起凤山的半山腰处。亭子依江而建,两根藤柱上双龙盘旋而上,凝视着山下的江水。亭子对面的墙壁上,陆荣廷元帅正骑马挥手致意。只见他手握军刀,彰显出一副意气风发之姿态。

在将军亭靠江边的那排长椅上坐下,依靠着暗红色的木栏杆,望着山下的一江秋水,听着一阵阵的水流。凉爽的秋风从山林中吹来,令人心旷神怡。眼前,一片竹林,一江秋水,一株垂柳,一阵清风,顿时便升起了一种心境。再看看墙背面篆刻着的陆荣廷元帅一生的丰功伟绩,内心不禁涌起诸多感慨。有道是: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悉是法身。现如今,这陆元帅的英雄事迹,终归也只能付诸于这山水之中,留给后人去品谈了。

山本身是不高的,在将军亭休息一阵后,继续顺着山道爬十几分钟便到了山道的尽头——也就是进门处看到的山尖上的岩石。爬上去,发现山顶的岩缝中也已插了不少香烛。真是灵山只在人心头啊!只要虔诚,那里都是可以插香拜佛。

站在山顶的岩石上望着山下,没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极目处,四处是山,大大小小,如同一个个拳头竖在地上,而起凤山,本身也只是这芸芸众山中的普通一员了。

其实,人并非要一定要在面对巍峨大山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一个人处在这样平凡的小山之中时,也一样是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渺小的。而当你意识到自身渺小时,心里许多多的事情便放下了,被俗世所缠绕变得越来越复杂的心又似乎渐渐地简单明了起来。心轻了,继而整个世界也变得清澄起来了。就如同此刻,坐在山顶的岩石上,看着蜻蜓,蝴蝶围绕着这几颗山岩翩翩飞舞,心里早已是一片清澈澄明之秋了。

坐在岩石上,吹着凉爽的秋风,想到了一路上看到的诸多神佛庙堂,想起了那些神秘的宗教。或许,人生真就如同大梦一场。世俗地活着,无非也就是生老病死,俗世欲望,你方唱罢我登场。然而,人这一辈子最本质的,除了对抗生老病死,世事无常,还得抗拒内心中的种种欲念与心魔。

想想,生命活着本身就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更何况还有如此之多的心念穿插在世人心间。我想,这或许也是为何几千年来人类会一直会有着神秘的宗教伴随的原因了。虽说是有些迷信,然而,有些信仰的人却也终归还是比那些没有信仰的人更容易得到一个灵魂的归处,一处心安之所。

这样想想,无论信不信神佛,偶尔到这样地方出来走一走,看一看,终归是不会错的了。


2016年秋于武鸣

记录于《农场时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年注定是个欢乐热闹的一年,远嫁外省很久没有回趟家的5姐,6姐提前一个月就跟我们在微信说,今年她们要回来过年,随便...
    星日记阅读 1,009评论 0 2
  • 在振衣亭中休息的同时研究了一下导览图,决定接下来经“崇秀嵨”开启今天我的第二段旅程——“步清幽石径、寻多元文化”。...
    千帆过_仍少年阅读 251评论 0 7
  •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
    幸福滋养生态艺术阅读 1,110评论 0 2
  • ​ 所谓的山场,主要表现在土壤和微域小气候两个方面,事实上任何一种茶都受山场的影响,只是相比之下没有武夷岩茶那么大...
    福茶之心阅读 1,862评论 0 2
  • 文/朱思宇 大观楼长联 清康熙三十五年,初建大观楼;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创作180字长联;原文用繁体字书写...
    陶冶斋阅读 162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