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拉什D霍尔特
要点:
一
*科学思维仍未融入主流文化和政治(这里先做了表扬,然后转入但是。提出问题:今天科学在美国仍然是非主流文化吗?)
*美国科学事业的特点:国家投资科研,公司投资产品开发
*美国二战科研成果:可输注血浆,抗生素,滴滴涕,抗疟疾药,雷达,飞机,炸弹,更大的炸弹(原子弹)
*如何在和平时期继续从科学研究中受益?
*重视科学实证思维
*重视实用技术
*政府对科学提供资助
*美国从未为广泛的科学事业提供核心性的支持(提供了会怎样?)
*科学到底可以为社会进步做出何种贡献?(怎么衡量?)
*开拓精神(具体的、完整的涵义是什么?)
*科学的作用:保护国家安全,保护民众健康,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提高生活水平,文化进步(这些今天都已经体现出来了)
*倡导政府推动和支持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何为基础研究?以及为什么?)
*为科研提供资金,为科学家提供研究自由,培养科学家(布什的政策非常强调这一点,但这些都是方法,不是目的)
*国家科学基金会法案,促进科研和教育,支持数学、物理、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其它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各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有那些?)
*本报告的成就与阴影(有哪些问题?这是第二部分的重点)
*社会到底需要什么?科学可以提供哪些帮助?(社会的需求并不是科学能完全解决的)
*科学进步可以为个人和社会带来长远的好处,包括更多的工作岗位,更高的工资,更短的劳动时间,更丰富的农作物,人们可以有更多闲暇用于娱乐、学习,抛弃繁琐的生活,远离长久依赖普通人的劳苦(双刃剑要正确应用)
*满足民众物质需求的各类技术,电子,机械设备
*著作,As We May Think,重点是计算机
*所谓基础研究,就是一种在不考虑实际需求情况下,队基础知识的需求(意思是不要问有什么用,只管针对问题刨根问底,比如今天人工智能领域就应该如此,要弄清楚智能到底是什么?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无论是生物的,还是人工的,而不应只满足于又搞了一个更牛的模型。这样理解正确?)
*基础研究填补的是一口井,这口井是所有实用知识的来源(基础研究,没用的知识,实用的知识。基础研究是作弊开地图?应用研究是点着蜡烛探索地图?)
*基础研究是纯粹的科学研究(这个判据有点站不住脚啊)
*基础研究主要应在院校中(为什么?兼顾研究和人才培养?)
*由一小群精英天才来完成(什么是天才?怎么产生?没有怎么办?我(每个人)怎么才能成为精英一小撮天才?)
*大学研发武器效果很好(大学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通吃?)
*布什认为大学的科研环境更好,原因是束缚少,更独立自由(竞争必然会破坏这种环境?)
*科学应该由科学家来指导(跟规模、工程有关吗?)
*科学家的自主权(应该给科学家多大的自主权?最优机制是什么?有没有可量化的衡量体系?量化的利弊是什么?)
*基尔戈尔,与布什竞争的人物,布什更加偏向自由派,与政治保持距离,基尔戈尔相反(两种模式各有利弊?有没有更佳的混合模式?怎样模拟评估比较不同模式?)
*科研经费的比重,这在今天是广泛使用的指标,但还应有使用的效率、投入产出的指导性参数?
*DNA,表观遗传,中子星重元素,宏观量子纠缠,神经生物学等(这里举了个例子)
*战争(越战)导致研发比重降低
*企业研发几乎完全着眼于自身的短期或长期利益,它支持的仅是有利于所投资企业的商业性可预测成果,而不是人人都可受益的创新型研究。(企业同意这种说法吗?)
二
*反思了美帝国民对待疫苗的态度
*科技没能立刻阻止新冠病毒大流行
*没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作者认为上述问题为科学与公众关系的失败,这是布什的报告忽略的一面
*科学家不考虑实际目的自由研究促成了繁荣的科研与公众的隔绝
*分析科学是人民的公仆,还是人民是科学的公仆(说真话还是假话?)
*探讨科学家的自由、限制和公众的理解与参与能力
*科学越封闭,离公众越远,越难以得到公众支持(这是作者认为今天美国大量人反智的核心逻辑)
*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对科学是什么以及它如何对社会做出贡献所持有的片面观念(不知道我们指的是哪个群体)
*有形产物不是科学的全部,还有一部分无形产物
*本质上讲,科学是一种提出问题的方式,它能是我们获得关于事物本质的最可靠知识,这是它最根本的贡献。(好深奥了,我简单理解为科学就是发现和获取知识?)
*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委员们认为科学是一种思考方式(简称科学思考方式?一种还是一类?)
*科学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不只是经济增长
*布什问:是否存在一种明确可传授的、非专家也可以在实验室之外使用的科学方法(计算机编程,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好像都具备这样的特点)
*公众要更多参与科学(这里有尖锐的矛盾)
*批评了大流行中各方的表现,结论是科学不能只有科研人员参与,必须有公众参与(这意味着必须有一个连接科研人员与大众的机构,能双向沟通,比如一个普通人怎样将其关注传递给大学里的科研人员(有回应)?反过来一个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怎样能通知到需要的民众)
*公众的科学素质水平不高是事实(所以要去提高)
*加强有些刻意忽略科学的组织的科学应用,如国会(为啥没总统?)
*当今时代,科学传递不畅,则公众会被谣言和虚假信息占领
*公开支持重返民粹主义
*将研究指向社会需求(与布什的观点相背,与基础研究相背。需求来自于那里?谁来提供?)
*科学家必须向决策者和公众科普他们的工作(作者极大的弱化了决策者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帮助公众理解科学的成果来自循证思维,证据和循证思维是所有人都可以掌握的(如果就是找不到证据呢?路该怎么走)
*科学素养:能供辨别经过科学公式验证的证据(这并不容易,别忘了心脏干细胞的造假事件,大量的研究人员也是受骗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公众都要不断培养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的培养不容易,但重要,怎么培养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实践的关键两点:质疑和验证
*科学与公众的关系泛化为科学的民主性
*科学政策还需要在伦理、价值观、历史、传统、美学、人文、政治等多方面考量
*但基点必须是科学证据
*科学政策需要各方面的参与
——————第一部分完结——————
在科学之议这部分,内容分为两大块:第一部分是回顾了科学-无尽的前沿和其作者布什的观点,成果等;第二部分则是结合当前的现状分析了布什科学政策的弱点,其中心是围绕着科学家与公众的关系。
作者更强调平衡基础和应用研究,但更偏向后者。这与我们序言中的国内名人有点相反,可能国情不同的原因,缺的东西不同。
公众与科学家的联系薄弱或撕裂会导致公众不在支持科学家,演变成具有灾难性的社会问题,例如公众反对疫苗,反对口罩,反对5G通信,科学家怎么说公众都不会相信,转而去相信疫苗有害,口罩无效,5G传播病毒,即被谣言占领。不过作者将板子完全拍在了科学家的身上,这显然有问题。有着巨大公共影响力的美政府部门和领袖人物们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破坏性作用,几乎完全没有提及。另外一些由公众自发成立的靠观念而不是科学支撑的组织同样具有较大的破坏性,比如反疫苗组织。
作者认为弥合这种分裂需要加强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让科学家去说服决策者和公众。有道理,但不现实,科学家扮演的角色和负担过多了,他们当然可以去这样做,但是如果没有成效,他们就会消极对待,不去做就好了,因为他们不是决策者,最终大家都要付出代价,但首要的是公众和决策者。
科学界、决策者、公众三者关于科学要达成共识。这种共识既要在三者之间,也要在任意两者之间,程度不同。但很明显,决策者处于核心地位,其认知最为重要。这种共识可以是盲目的,也可以是公开透明协商一致的,无论那种都会比没有要好。长远看,让公众和决策者都在充分理解科学的基础上达成的共识最为牢固。
怎样扩大公众的科学参与度?作者认为科学家要做公众看的懂得的(应用)的研究,要加强与公众的联系等。现代科技的复杂是客观事实,要想参与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技能。要让公众理解科学‘参与科学,决策者可以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加大宣传,提高公众的科技教育,建立科学家与公众的沟通平台,建立面向公众的科学实验平台,建立面向所有人的科学问题和社会需求的采集平台,建设公共的资源池等,将科学变成社会的而非只是大学的。
怎样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从作者的观点,可以提炼出关键的两点,质疑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