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的设计师们满怀激情踏入社会,要大干一番,拯救社会的审美。然而工作后发现与想象中相去甚远,好像成了一名绘图员,或建模师。
项目开始时是团队一起画草图,但评审的时候,方案都因各种原因被砍掉了;最后公司的总监或是主管告诉你个他们的想法,然后就让你去把做这个想法。
大部分设计师都难以接受去做别人的想法,我也是,总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好,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感觉画别人的想法,就像是在养别人的小孩一样,没有成就感,似乎自己成了一个工具。
期间还要因客户提出的各种意见和要求,不断地修改方案,甚至重新设计....
改改改.....
催催催....
加班加班....
不用一年的时间,就磨去了耐心,失去了激情,开始迷茫,开始焦虑。
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就坚持不下去了,跳槽的、转行的......
所以说能够坚持下来,并仍然怀着激情继续做设计师的,都是对设计有相当热爱,还有非常人的心理素质。(不好意思,把自己夸了一遍)
所以设计师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了解职业生涯需要经历的阶段,明白自己处于什么阶段,这样才有好的心态去度过,并知道如何突破这些阶段。
以前看设计师的阶段很多是按工作时间分,不过现在发现有很多设计师工作很多年还是停留在一个阶段。
所以我们还是按层次分,比较清楚些。
下面我们来介绍下设计师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绘图员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学招式,练招式。以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工具为主:包括画图和软件、熟悉设计流程。能够根据需要,完成各种任务。
这里可以按时间细分为两个小阶段,也很重要。
第一个就是刚毕业工作一年内:
这个时候会发现,在学校学生时代做设计和工作中做设计完全不一样;
不是天马行空,随便想,而是要考虑很多限制因素。
不是潇洒地画画图,做炫酷的效果,而是不断的画画,建模,渲图,改改改......俗称打杂。
刚进入工作,设计师都希望能够快点看到自己设计的东西上市。但是不要心急,以后肯定会有,前期的目标还是以学好基本功为主。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还在熟悉各种工具的设计师,容易沉迷在各种炫酷效果上,为自己的成果感到兴奋,觉得自己做的东西怎么看怎么好看,其实是眼高手低。
这个阶段很多时候都在被否定,这个时候我们的水平、审美和经验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看不到更多更远的东西,还没有一定的判断力。
所以这个时候需要接受他人提出来的意见。
所以工作中有经验比自己丰富,水平比自己高的人给反馈是很幸运的事情。要虚心接受,勤加分析和思考。
从绘图员后期到第二阶段就是设计师的第一个瓶颈期:
很多人会在工作3-5年左右遇到,
这个时候会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不会做设计了,好像怎么都做不好。
手头功夫到了,还需要理念上的升级,需要设计理论的支持。可以多看看回去看看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类的书。突破瓶颈并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但需要几年的设计经验的积累和沉淀。
第二个阶段:设计师
这个阶段,才能算得上是设计师了,一般在工作3-5年左右,具体因人而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就像婴儿学步,开始能自己走,不需要别人扶着了。
到了这个阶段,会觉得好像突然掌握了套路,做项目开始变得能够掌控。
开始觉得自己做的东西,开始看看挺好,过一会又觉得不好了。
第三阶段:大师-创作者
能够做出很好的设计,觉得自己设计的东西怎么看怎么好,有清楚的判断力。看很多设计大师,他们真正是在创作,设计生活。能够融入生活,上升到哲学层面,思考得更深,更广。可惜这个阶段我还没达到,还不知道什么状态。以后有机会再分享。
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谈产品战略,设计师更重要的是设计思维,不是图画得多漂亮。
说这种话的人,一般有这样两种,一种是基本功已经很扎实,设计实力有一定的沉淀,然后需要往更高的层面走。
另一种就是基本功都不行,然后强调创意技巧和思维更重要。这种人往往是能说得很好听,能大谈什么设计战略,产品定义,但设计的东西却惨不忍睹。
就像有些人会点评菜烧得如何,烧老了还是没透,盐多了还是少了,甚至告诉你应该如何烧,但是自己却不会烧菜一样。
设计和其他很多行业一样,也都有方法技巧,并不是每次都灵感大爆发。
但是那些方法,即使你学习了,也不可能马上成为大师,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因为这些方法是别人的成功后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从绘图员养成的好习惯,看到整体的同时注意到细节与整体关系。能够用心把一个想法完善好,本身就是设计的一部分。
设计师们,加油哦!
未完待续
�4"����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