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已经成为现代人一种常见的娱乐方式,或者说是消遣方式。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对于电影的谈资大多是场面是否恢弘,明星是否大牌,是幽默或是感动,是动作或是爱情......而对于电影的价值取向和导演的意图思考很少,电影,更多的是成为一种娱乐。实际上,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现代艺术,它和文学、绘画一样,担当着这个社会的思想洗礼和审美的提高的光荣使命,只是,被我们淡化着。加上现在一些商业性电影越来越多,更加冲击着人们对电影的观念。对于电影,我们是要有些更深刻的认识了。
很荣幸读到意大利著名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的著作《拍电影》,他以自己真实的成长过程和导演之路为线索,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跨越了半个世纪的电影人的追求和探索,展示了他作为电影人的人性和社会使命。读完这本书,回忆自己看过的电影,会发现自己评价电影或者自己看完电影心里的感触会有变化,因为思考的角度不一样了。
尽管很羞愧,但我必须坦白讲,在读这本书之前,对于这个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的意大利电影大师并不了解,具体地说,根本没有听说过。在读这本书的一开始是有些会发现自己进入一个陌生而神奇的世界,似乎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跟着作者慢慢地去了解,对这位大师有了认识,更多的是一种敬畏。
“我的生活就是拍电影,我没法变成别人,如果我还懂点什么的话,就是这个了。”这是费里尼对自己的评价,谦虚又幽默。而实际上,他对于电影,却是一个很偏执的人,执着于自己的思考,坚持表达自己心中的思想,关于人心,关于情感,关于社会。
所谓生活就是舞台,费里尼的成长环境直接影响着他的电影历程。幼年时成长在里米尼这个小城市,独具风格的小城文化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随着时间的变迁,加上战争的爆发,随之而来的经济发展,让这个小城换了模样,而费里尼还是怀念它原来的样子,这也成了他深深地乡愁,心中一块柔软的坚守。在他之后的作品中都渗透着这种情愫,是一种坚持,更是一种执着,你我心中都会有的感动。小时候的马戏团影响着他的一生,他的电影将不同形象的小丑发挥到极致,或讽刺或感动,都源自于他幼年时内心的一些触动。之后他导演的《杂技之光》、《浪荡儿》、《小丑》以及《我的回忆》等在不同的情境中,渗透着同样的追求,对电影,亦是对生活的执着于坚持,对人性的挖掘与尊重。
之后来到罗马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从一开始的不喜欢到最后这个城市拍下电影并爱上这个城市,费里尼用体验来证明情感。用眼睛看到的毕竟是表面,而体验却带给人更真实的感受。所以费里尼更看重体验对于感情的效果,对于电影,他从不看自己拍过的电影,哪怕与剧本有很大的误差,他相信真是发生的才是更好的,不管剧本是什么样的,拍出来的是真实的,体验性的。不能不说,这是费里尼一种魄力,也是一种源于对生活真是理解后的自信。哪怕在半个世纪后的现在,导演也未必有这个魄力。当然,人有不同的价值追求,精益求精或者说忠于剧本也是一种敬业精神。
费里尼不喜欢别人评价他的电影,就好像有人把他的经验分类并估价,或者给他一个分数。所以在写这些评价的时候我很谨慎,亦很忐忑。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我以自己浅薄的认识表达对本书也是对于费里尼大师的敬畏,只愿精神永驻。
Roman�2���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