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关闭了朋友圈提醒,很多人停止发朋友圈,甚至很多人觉得发朋友圈是一种很LOW的行为。
有句话说“活在了朋友圈里”,说这话的人表达出对朋友圈深深的鄙视,觉得发朋友圈就是在装逼。
于是朋友圈日渐萧条。
加我微信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个挺爱发朋友圈的人,最开始没有写文章的时候,会分享自己看过的好文章,顺便加上一两句评论;
现在会分享自己写的文章,展示自己的一些学习状态,生活中的小确幸,和孩子有意思的互动......
在使用微信之前,我也一直爱发QQ说说,我觉得,这是展示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方式,也是给关心自己的人一个了解自己的机会。
现在,每次新加一个朋友的微信,会首先点开TA的朋友圈,通过那里可以对这个人有基本的了解。
如果看到的是一条直线,心里会有微微的失落,如果对方是陌生的人,倒也很快就能释怀,可能朋友圈有些私人的照片不太方便对陌生人公开;
如果对方是自己已经当作朋友的人,这段感情在心里免不了就会打个折扣了。
02
加一个陌生人为好友,会首先翻看对方的朋友圈,通过朋友圈他所发的状态,可以在心里快速的给这个人定个类型,可能会有些偏差,但基本上不会差得太离谱。
而一个人自己通过朋友圈看到的多是什么类型的推送,其实也可以基本定位这个人是什么类型,原因很简单,物以类聚。
之前有个朋友跟我说,每天看到朋友圈全是晒吃晒喝各种炫,觉得特无聊。我之前也有过这种感觉,所以朋友圈停用过一段时间。
其实当你觉得对朋友圈的内容不太满意的时候,是不是考虑应该换一下生活方式,结交一些新的朋友呢?
现在我喜欢发朋友圈,是因为现在我可以通过朋友圈感受到正能量,也可以传播我的能量出去。
自从写公众号以后,基本上公开了自己的个人微信,加了很多陌生的读者朋友,也添加了很多写作者、编辑,他们通过朋友圈传递出来的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断的激励我提醒我不能懈怠,让我获益良多。
而我,通过朋友圈展示自己的学习状态,也影响了一部分人。
有朋友告诉我,看见我开始背英语单词,自己也开始拿起了丢掉多年的英语书;也有人说,受我的影响开始跑步锻炼;有时候我晒自己看的书,会有朋友在下面求书名。这些是最让我有成就感的事情了。
当然,加的人多了,免不了会有很多微商充斥其中,对于微商,我也是很宽容的,很少屏蔽,除非喜欢连续刷屏的。
虽然我不赞同每天都在朋友圈发同一产品的广告这种方式,但人生百态,雅俗共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方法,我也没有必要曲高和寡。
03
前段时间微信开通了展示三天、半年的状态等功能,这种功能换作以前的我,肯定是喜欢的,因为我以前经常会喜欢发了朋友圈然后删掉,作为一个内心喜欢纠结的文艺女中年,总是会有一些不合时宜的想法。
但是现在我的情绪稳定多了,当有了某种偏激的情绪,慢慢的找到了其他宣泄的出口,而不会乱发朋友圈。
朋友圈的分组功能,我现在也基本不用,发出来的都是所有人可见,一天控制在三条以内,尽量不超过。
目前微信已成为中国日活跃用户最多的APP,微信上的好友已不单单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朋友圏,有的时候也会帮我们传递出去一种个人形象,成为我们的一张名片。
有的时候我们做的某件事情,可能挑战了世俗,别人会不屑,会指手划脚,甚至会批评怦击,但是当事人如果一直坚持下去,慢慢的,当初反对的人也就习以为常了,而如果能把一件事情坚持出一个好的结果,那当初反对的人,自然就无话可说了。
我最开始在朋友圈晒跑步的时候,曾有很多人酸溜溜的打击我,但是现在我晒学英语的进度,收到的只有鼓励和佩服,没有人会怀疑我坚持不下去。
我想,我已经通过朋友圈,树立了一种正面的形象,这种形象叫自律。
04
有的人可能会说,你每天把自己搞的那么忙,真的还会花时间看朋友圈吗?
讲真,虽然我关闭了朋友圈提醒(强迫症看见红点就会忍不住点开),但真的每天会特意抽出时间来看朋友圈,感兴趣的话题会点点赞,留个言什么的。
看朋友圈不仅可以了解一些别人的生活方式,很多时候与别人互动,一句话、一个观点,还能给我灵感,延伸出可以写的话题。
对于不能经常见面的朋友,通过朋友圈的互赞,也是一种感情交流方式,一两句简单的调侃,想象着另一边会心的一笑,天涯若比邻的感觉。
以前上学时老师要求我们把字写好,经常说“见字如见人”,其实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做事方式,藏在他身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比如,朋友圈。
如同爱情一样,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都会经过刚开始的狂热阶段,然后磨合甚至否定阶段,最后归于理智客观;
可能微信朋友圈也会如此,从最开始人人都疯狂的发朋友圈,到现在的很多人否定朋友圈,慢慢的也许会平稳过渡到用一种平常心看待朋友圈。
你的朋友圈,还活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