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平常生活中我是个害怕麻烦别人的人。遇到事儿,我总是想: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尽量不要麻烦别人。
我的学生时代,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总是在纠结着要不要去请教老师,怕“麻烦”老师。工作后的我亦如此。前段时间因为经常要打印,使用同事的打印机(其实是单位的)时会影响他的工作,我心里总是会觉得欠人情,很长时间我都要表现出对他异常尊重,热情洋溢,生怕怠慢了帮助过我的人。
前段时间,参加市里的公开课比赛。一般来说,每个参赛者在赛前要先将自己的课讲几遍,发现自己的不足。最好是能请同行来提出意见,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嘛!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出彩。而我在请同行来指导提议的时候,总是想,“唉,又要麻烦别人了!”心里觉得欠了别人天大的情,请同事的时候觉得不好意思,心底发虚。
“欠别人的钱可以还,但是欠人情就难还清了!”很多年前,朋友的这句话在我求助的时候经常回荡在耳边,我也深以为然。
02
这几天,我读了《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作者在书中到:“大多数人对‘求助’这个概念有着极为深刻的误解。大多数人把求助当做一个低声下气、卑躬屈膝、胁肩谄笑的行为——那不是求助,那是乞讨。”
事实上,求助是一种交易,不仅如此,它还是一种更为隐蔽却意义巨大的交易。别人之所以愿意帮助你,是因为他已经看到了你的价值,要么这种价值帮助他确立自己的价值,要么这种价值躺它看到未来的某种可能性——尽管并不确定。
就拿我请同事听课指导这件事来说,确实是一种交易啊,因为他们也从我的课中有所收获。比如说,上次一位同事就从我新颖的板书中得到启发。
再联想到我帮助别人时,比如有一次朋友就一个PPT的问题请教我。虽然我很忙,但还是花费了一番功夫解决了问题。虽然花费了我宝贵的时间,但是我觉得很开心——在帮助她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我不是一无是处的人啊。
在我出手帮助他人的时候,我已经得到自然的回报。
其实大多数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只要自己没有向对方提出无理要求,就不存在麻烦别人!
这里的无理要求就是比如说有一些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比如复印——自己完全可以解决的,还有一些诸如通过百度可以解决的,就不必要去浪费别人的时间,那才是真正的“麻烦”!懒惰不是求助的借口。
很多时候,“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比起觉得对方麻烦自己,很多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通常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认可,并且很愿意给与对方这一点举手之劳。很多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更多感受这种“自我实现”的感觉。比如当你教会了同事一个新知识,或者你利用自己的医学常识减轻了朋友的病痛。
03
为了解决内心对“救助”的害怕,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刷新“求助”的概念:求助≠麻烦别人
很多时候,阻碍我们行动的可能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脑子里错误的观念。
我的理解一直就是求助=麻烦别人。但是仔细观察,上学时学习最好的学生,一定是被麻烦的最多的那个人。他们也没有因为被过多麻烦而摆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因为真正好的同学知道,这其实是一种双赢的过程,帮助同学的同时,自己的知识也得到巩固或者有新的启发都说不定呢!有一句话不是说的好么:最好的学就是教!
2、小技巧:
当你在你求助的时候,感觉欠了太多人情债怕自己还不起的时候,不妨加上一个“暂时”来帮助自己摆脱这方面的纠结:我只是暂时能力不足,暂时资源有限而已。总有一天,我一定可以帮助到那些帮助过我的人的!
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信用卡,欠款不必马上还,但总有一天要还。
多试着去帮助别人,看看这个过程是不是只有麻烦,没有收获。如果发现别人的求助,不一定是自己的麻烦的时候,反过来理解,向他人求助也未必是“麻烦别人”。
每个人都生活在价值交换和价值集群之中,所有的聪明人都会为自己做两件事:储备人际价值、到人际价值高的地方扎堆。从这个角度望过去,求助根本就不是讨好的艺术,而是正确展示自我价值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