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一个暖冬周末,太阳暖洋洋的洒在大地,深圳的冬天的确感受不到凋零,马路两边的绿植依旧绿葱葱充满着生命力,红红黄黄的花朵在阳光下格外的灿烂好看。一路畅通,到达咖啡厅,圆桌派第二期开始了。
今天要聊的话题是友情。友情,友情是什么?古今中外历史文学影视作品中有非常多伟大的友情,当然也不乏被朋友栽跟头的故事,有人说那就是一种感情,也有人说其实也是一种合作关系,还有人说想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必须亲自体验,那这次小圆桌派们又会是怎么说呢。
今天是4个人的小圆桌,一位年轻充满朝气的才女佳人,一位人民教师,一位读书人,以及不断探索的我,无拘无束很随性的聊天探讨,以下是大家的分享和个人看法。
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朋友,每个人的人生都好比是一列自己开出去的列车,在某些时间,某些地点,有人上车了,有人又下车了,有人陪你多坐了几站,有人却还在一直陪着你,这些都可能是朋友。朋友是和你有共同点的人,比如你们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有着共同的话题,你们成为了朋友。我认为具有相同点和更多相处时间那只是让你们可以更快速更容易成为朋友,但并不是友情的本质。让我很感动的一部电影,绿皮书就非常好的诠释了友情的本质,黑人钢琴师儒雅高贵,白人生活中社会底层,粗鲁粗俗,白人为了生活无奈给黑人当了司机。两个人生活的阶层不同,兴趣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白人有一个温暖热闹的家庭,黑人孤苦伶仃一个人,似乎哪哪都不同,甚至彼此讨厌的两个人在这个种族歧视严重的社会时期最终却跨越种族、跨越阶级,成为了挚友。他们友谊是从共患难下互相袒露自己脆弱开始,渐渐的互相懂得了理解了彼此行为背后的心理和出发点,并得到了彼此对方深层次的高度认可,理解和欣赏,不在于我们有多么相同,而在于我认可理解和欣赏你做的一切,这也许就是友情的本质。
是的,和千万人相遇,从陌生人,到一面之缘,再是你身边的同学,邻居,同事,你们有了一些客观存在的关系,再是有相同兴趣爱好或聊天话题你们成为了饭友,球友,再往内走,则是到了互相认可的,互相理解,再是互相欣赏,最后是你不用说我也可以懂你的知己,这仿佛像是一圈一圈的圆,不断往内,而最为中心的我认为是一生中可遇而不可求的知己,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不知道这辈子有没有这样的幸运,但我会一直留有这样的一个位置找寻并等待。
那么亲情、友情、爱情又有着怎样的异同呢,
友情相比于爱情和亲情不同之一是它的那种相互性更强,对于爱情存在一个人的暗恋或单恋,亲情也常常有单边的付出而没有相应的回报依然可以持续,但友情不存在一个人的友情,单边的付出一定是无法持续的。另外各自最大的特点不一样,亲情是温暖感人无私不求回报的,爱情是甜蜜的,但友情更多的是志同道合,兴趣相投。我个人认为真正的友情是最为难得可贵,亲情不是由我们选择的是先有了关系再学会如何去相处,而当今社会中爱情也常常和婚姻会绑在一起,也相对复杂,而友情是最为纯粹的,它几乎是由我们自主选择的。而社会对于友情的关注度相对是最低的,当你到了一定的年纪没有找到爱情没有进入婚姻或你的亲情没有相处好,社会或周边环境会给予一个比较大的关注度和压力,而假设你没有真正的朋友身边人也只是会说你不善于社交而已,所以朋友的分开成本也相对是极低的,不舒服了,那就分开好了,不像亲情我们需要竭尽全力的去想办法去努力去思考如何更好相处和改善关系。正是因为友情的纯粹,友情的自由意志选择,友情的分开成本低,所以真正的深厚的友情是极其珍贵的,遇到了就得要好好珍惜了。
友情、爱情、亲情之间也存着转化关系,比如爱情在没有条件走进婚姻的时候也可以变为友情,比如经典的林徽因和金岳霖,友情也可以走向爱情,爱情和友情到了一定阶段便也成了亲情。不管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共同点都是需要理解和陪伴的,且都是一种美好的东西,人生中缺少任何一个都是一件值得遗憾的事情。
那么,男女是否可以存在纯友谊呢,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过去我不太理解这为什么会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后来渐渐体会到在现实生活中异性友谊的存在和相处的确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这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两个人这将会是两个家庭的事,是需要得到双方伴侣的理解和支持的事。 从理论上说,朋友是一种相互认同对方的价值观,理解和欣赏,更多精神的交流和生活的互助,这不应该有性别之分。精神追求越来越是现代年轻人的呼声,在旧时代为柴米油盐起早贪黑的日子根本没时间去想精神,如今温饱之后会想去寻求精神意识的苏醒,由此也衍生出一些新的名词,比如红颜/蓝颜知己,它是指建立在精神上独立并能够达成共鸣的异性朋友。
有时候有些话题另一半不一定是最懂或最好的那个分享者,虽然两人有白头偕老的约定,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自己,而知己是非常难得的遇见,遇见了就因为性别而就此舍弃我为之感到遗憾和惋惜,知己具有它存在的道理和位置,处理好了是可以缓解生活压力,提高我们人生的幸福指数的,我个人会去追寻也同样提倡大家去追寻。(此处也许会被喷)
我认为不是不存在,而是是否有能力去拥有,只要够理性能分清楚每个角色的职责和意义,相处的层次,并可以可以用正确合适的方式去相处,对自己有足够的自我认知和对事物有足够的了解,有能力去驾驭,那就可以了。从网络上的问卷调查结果看,可以接受异性知己在文化程度更高的接受比例更高,我觉得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当被问到如果你的另一半找到了自己的红颜知己你会同意吗,我的第一直觉其实也是会难过不想同意,但再进一步思考,另一半就是你的知己那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幸运拥有,而另一半和知己不是同一个人已经是既定的事实,所以还是需要坦然接受。有人说那他为什么不找他知己结婚,我觉得这里要分开看,知己不一定就是那个适合一起过日子结婚的,也许年龄和社会背景和生活习性相差太远,在一起反而是一种破坏吧,这需要是看情况而论。
最后我以一首我无意间看到特别喜欢的一小段散文节选结束咱们的小圆桌派:
“暮春时节,又邀了几位朋友在家小聚。虽然都是极熟的朋友,却是终年难得一见,偶尔电话里相遇,也无非是几句寻常话。一锅小米稀饭,一碟大头菜,一盘自家酿制的泡菜,一只巷口买回的烤鸭,简简单单,不像请客,倒像家人团聚。
其实,友情也好,爱情也好,久而久之都会转化为亲情。
说也奇怪,和新朋友会谈文学、谈哲学、谈人生道理等等,和老朋友却只话家常,柴米油盐,细细碎碎,种种琐事。很多时候,心灵的契合已经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来表达 。
.....
春雨轻轻落着,没有诗,没有酒,有的只是一份相知相属的自在自得。
夜色在笑语中渐渐沉落,朋友起身告辞,没有挽留,没有送别,甚至也没有问归期。
已经过了大喜大悲的岁月,已经过了伤感流泪的年华,知道了聚散原来是这样的自然和顺理成章,懂得这点,便懂得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温馨,离别便也欢喜。 节选自(台湾)杏林子《朋友和其他》“
是啊,真正的朋友早已经不需要再讲客气了,已经潜移默化中转化成了一种亲情,这是多么美的一种意境啊,新朋友谈文学、哲学,而老朋友反而只唠家常,已经到了不需要语言去表达。没有送别,没有问归期,因为懂得他一定会在那个合适的那个时间回来。多么美妙呀。
最后,每个人最后一轮的发言,我引用董卿在《朗读者》中的一句话:陪伴是一种温暖,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非常感谢这次小圆桌派的几位朋友,在这样一个阳光灿烂的暖暖的周末下午宝贵的时光献给了彼此,感谢彼此。
也祝愿他们都能遇到并经营好自己所期待的友情。太阳下山了,天黑了,起风了,一起饭后闲聊后各自回家,继续着各自明天的生活。
-------------------------------------
小圆桌深圳派初衷
对于深圳的上班一族,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活力、年轻、快节奏,压力,孤独不得不说是在这座城市及城市人的特性,有一个安全的地方可以忘记工作,卸下自己的多重角色,卸下你的领导,下属,家长,儿女,夫妻的身份,就做你自己,敞开心扉的聚焦于你的思想和感受,想到哪就说到哪,随心所欲。你一个思想我一个思想,那么就有了两个思想,你一个故事我一个故事,大家就都多了一个故事。每次选取一个话题,也是为了可以更聚焦更深入更沉浸,这样的纯兴趣小组。
小圆桌深圳派理念
1、每个人都是分享者和倾听者,我们共同参与、共同创造。
2、尊重每个人的独一无二。
3、放松、包容、思想碰撞、畅所欲言的地方。
小圆桌深圳派未来的期许
期望小圆桌派不仅是一个可以畅所欲言、放松心情,更加是一个学习和深入思考的地方,一个高质量、高浓度深入的谈话类活动,期待能吸引到到各行各业的专家精英,探讨各行各业、人生百态,最终探讨人生,享受生活。
欢迎深圳有着共同热爱的你们加入,纯兴趣小活动无需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