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觉察与调整】
决定做一个自我困惑系列的觉察练习,今日做第四个觉察,关于“快走”。
昨晚一不小心到凌晨才睡,偏偏四点多就早醒。早餐后想做事,脑子昏昏沉沉,想睡觉,又睡不着。想着还有很多事要做却无法静心做,又无法安心休息,开始着急。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运动、深呼吸等具体的肌肉运动来改变人的消极情绪,使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破解高效学习的密码:元认知高效学习五维调控技术》P101)
昨日刻意做了“正念”练习,用深呼吸调整了自己的情绪,今日尝试用运动调节。
戴上蓝牙耳机,播放运动音乐,根据音乐节奏,沿着小区内的道路快走。抬头。颈 部肌肉拉紧。挺胸,背部和腰部肌肉紧张。抬右腿,感觉有些沉重。迈大步,双胯酸软。双臂配合双脚,前后大幅度摆臂。肩部和手臂肌肉收紧。第一圈,呼吸均匀,身体没有明显变化。第二圈,呼吸略略变快,背部微微有热感。第三圈,全身开始出毛毛汗,额头热感增加,面部些微发烫,呼吸明显增快,整个身体没有了先前的沉重感,脚步开始变得轻快。第五圈,全身汗水增多,额头出现汗水,呼吸越来越重。步子慢下来,调整呼吸,边走边做了几组扩胸运动和拉伸运动。
半个小时后回到家里,休息了一会儿,大脑晕沉沉的感觉完全消失,整个身体充满活力。
【读书笔记】
《破解高效学习的密码》笔记:第四篇/影响学习的五个因素/第一章:情绪的来源(P086-092)
1.什么是情绪
书上没有给出情绪的定义,只是描述了情绪的两种特殊存在形式:其一是内在状态和体验;其二是外在表情。以下信息来源于百度百科的知识整理与归纳。
(1)情绪的定义: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一般认为,情绪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2)情绪的表现:外部表现有面部表情(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姿态表情(包括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语调表情。
(3)情绪状态:分三种,心境、激情和应激。
(4)情绪的本质:是以主体的需要、愿望等倾向为中介的一种心理现象。情绪具有独特的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三种成分。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会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相反就会引起消极的、否定的情绪。
(5)情绪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社会功能。
(6)情绪的调节:表情调节法、人际调节法、环境调节法、认知调解法、冷处理法
初看这些信息,给我以下启发:
(1)关注自我情绪和学生情绪的表现。指向自我的情绪时,尤其要关注内心的细微变化,需要精微的觉察,所以需要常常做正念练习,修炼自我觉察力。指向学生的情绪时,多关注学生的表情、手势和身体的变化,读到孩子们没有通过语言传递到的信息。
(2)营造积极的情绪场域,创造条件让师生有更多肯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
(3)关注情绪的动机功能,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深层动机。关注情绪的社会功能,让学生们学习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
(4)学生出现异常情绪,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多方法帮助学生调节情绪,管理情绪。尤其是遇到棘手的问题,暂时找不到可解决的办法,可以试着用冷处理法先解决情绪,再去解决问题。
2.引起消极情绪的根源
(1)社会学角度解释:社会功能结构失衡。
启发:学校尤其是小学,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关注学生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同时,家校多沟通,转变家长观念,不让家长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过度保护,甚至替代孩子做事。要让孩子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允许孩子去大胆尝试,包容孩子在尝试中的不足甚至是错误,引导孩子不断自我反省,自我调节,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促进孩子整体社会功能结构的均衡发展。
(2)心理学角度解释:非安全依恋导致基础焦虑高。
启发:一是孩子情绪管理能力偏弱时,老师要追溯到孩子的早期养育去分析,研究,再联系家长,家校配合,助力孩子解决情绪带来的困扰。二是关注孩子各个学段的适应问题,客观预期未来,减少焦虑情绪的出现。
(3)脑科学角度解释:脑资源消耗过度。
启发:打破就习惯建立新习惯的过程会带来情绪波动,所以一开始就要固化学生的正面的、积极的、良好的习惯,形成自动化行为,减少脑资源的消耗。同时,在做某件事的时候,关注学生语言、行为、条件化情绪的启动与以前的习惯想联结,形成自动化的思考与表达。备课中的备学生环节,就是要落实学生新旧习惯的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