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我听到了一个让人十分痛心的消息:邻居家的小孩去世了,享年16岁。
刚接到这个消息的我是不信的,还一直在追问姐姐怎么回事。寒假里我还看见小男孩开心的喊我姐姐,如今一眨眼的瞬间,人说没就没了。然而过了一会儿,我似乎开始接受这个事实了。
打我记事起,邻居家的阿姨就是个十分优秀且好相处的人。她是我们当地的麻醉科医生,拥有丰富的经验,一天下来大大小小的手术不下十几台。大一寒假里,我还托着她的关系有幸去目睹了一场阑尾炎手术。
男孩是他们家的独生子,我无法想象阿姨有多么的撕心裂肺和痛不欲生。我没有去参加葬礼,但我却莫名的流下了眼泪。
男孩死亡的原因很简单,诊断为心源性猝死。这是一种隐性心脏病。不到急性发病的那一刻是无法查出任何心脏方面的问题的。
并不是说得了这种病就一定无法抢救过来,而这时候需要的是我们有充足的急救知识以及灵活的应变能力,来把握那黄金四分钟。
然而,他却没有得到那黄金四分钟的抢救。
我根据妈妈的描述还原一下现场场景:
男孩放学了,同往常一样跟小伙伴在楼下打篮球,起初还十分的愉快。可是没过多久,男孩突然不打了,慢悠悠的走到旁边的栏杆下坐着,并且喘着粗气说:“你们先玩吧,我心脏有点不舒服。”小伙伴们并没有在意,而是继续玩着自己的球,过不了多久男孩倒地了。这时的小伙伴慌了神。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更别说什么急救知识了。于是他们什么都不敢做,只能打急救电话。路上120堵在大街上,这边男孩已经心脏骤停。然而等到救护车到的时候,男孩的心脏已经停滞太长时间了。这么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么消失在了我们眼前。
试想一下,假如男孩的学校有大力普及跟现场教学心肺复苏,假如每个人都铭记于心,那么是否这样的结局会被逆转呢?
二
我不怪男孩的小伙伴没有拉他一把,因为面对一个倒地的男孩在你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你不做任何事情比你去做一些错误的事情要显得更好。
但我怪这个社会。
我记得在我上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里,我也是不知道心肺复苏是什么的,我没有个概念,只有人工呼吸会被我们当成饭后谈笑的资本。
不仅在学校心肺复苏的知识没有被普及,我身边一些朋友也都已经出去工作了,大部分的人问起心肺复苏都表示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的。
在一份最新的调查资料显示
美国已有7000万(也有报道称5000万)人接受过专门的培训,成为“现场第一目击者”。公众参加心肺复苏培训的比例在瑞典为45%,澳大利亚为50%,与我们相邻的日本,中学生的急救知识普及率为92%。1999年,中国红十字会制定了救护工作的奋斗目标,即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在有人身伤害事故的现场,就有经过红十字会培训的红十字救护员开展现场救护。但目前为止,国内大部分城市的急救知识普及率不足1%。
我们天天可以在腾讯新闻上看到今天这个护士做心肺复苏及时抢救了这个人,那个医生在路口抢救了那个人。那么如果在我们倒地的时候身边没有个专业的医护人员呢?
当我自己学了医后,我才明白,心肺复苏对一个人来说到底有多么的重要,很多时候,你是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的。而仅仅在于那黄金四分钟。
我真心希望所有人都能重视这个问题,现在这个社会不比以前,危险多。人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隐藏疾病。如果我们人人都懂急救知识,都深入骨髓。那么最少我们能帮助别人一把,给别人的生命增添一份新的希望。
我还记得男孩上小学时那个胖胖的可爱的模样,见面都会喊我姐姐,男孩很优秀,成绩很好,从来不让爸妈操心。我也记得男孩上高中后身高的骤长跟体重的下降。见面依旧喊我姐姐。
可是这么一个可爱的男生,我似乎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看不见他的人了。
愿他一路走好,在天堂无痛苦。
送上我最诚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