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知我心(上)

《文心》已读过一半,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也常常化身为大华、乐华一样的学生被代入到情节中。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在老师的传授中自然而然掌握了关于语文课程以及阅读的方法和思想。

印象最深的也是中午刚看到的部分,关于触发和朗读的方法。

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例如用夕阳比喻老年,用月的圆缺比喻人事的盛衰,捕捉本不相干事物中相同的内涵,以便更加贴切地表达内心情感。但一些早已被惯用的修辞已经不再新鲜有趣,而当下阅读的目的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挖掘新的灵感,在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这或许能够从反复阅读一本好书的过程中获得。

所谓朗读,是将书本上的内容发声读出来。我们现在大多使用的习惯大多只是读,但是作者们的观点,例如国文和英文等语言学科,不该只用眼和心,须于眼与心以外,加用口及耳才好。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从前的人读书大多不学文法,只是会不停地读,反复地诵读,读着读着,文句自然也就通常顺口,意思明确了。

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实在佩服作者们行如流水的文字风格,本不相关的知识要点,比如对书的选择,对戏剧的了解,对词的选用,查阅《辞海》,再到国学,总是能从每一天学生的见面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进行介绍,在关于“读古书”的风波中,作者们也能借由一些进步学生和明智老师之口表达出对于一味扎入古书堆行为的质疑以及客观的教学建议。对于古书也不可只是批判,而是要考究出思想、学术和时代、社会的关联;它因何发生,又因何衰落,这样得来的才是真实的知识,才是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有启发的知识。读到文中这样的内容正是令人痛快清醒。

接下来的内容是涉及词汇和语感的,也是目前我最需要和想读的部分,期待后续故事的进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人都有一张嘴,但不见得人人都会说话。 有些人说话从来不考虑别人感受,只顾自己说说说,把话说完就完了。比如你心情不...
    秋秋絮语阅读 329评论 2 7
  • (一) 既是对勇气的全方位测试 也是对意志的多角度考量 只要其间表现出 某种能力的欠缺 各种情感的畏惧 废话少说 ...
    渔夫镕谷阅读 360评论 7 29
  • 当势头初现时,一定要果断才能赢
    哎呀你妹的阅读 105评论 0 0
  • 飘洋过海的此间少年 怀揣梦想接近向往 扔下五年旧时光 寻他日之辉煌 故事变化有点曲折 军医要求那么多 指间会做棉花...
    伤阳阅读 27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