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15号下午从黄果树赶往西江千户苗寨的,到达时已经将近六点,天气阴沉沉的。拖着行李从高铁站打车去苗寨,我们没有让司机走高速,一路上都是盘山公路,四面环山,有各种各样的鸟叫,让我们颇为兴奋。在青山绿水的环绕下,空气也特别好。
到达苗寨时已经七点多了,天上下着小雨,山区的晚上真的很冷。那天载我们的司机很健谈,他就是个苗族人,一路上跟我们说了许多苗族的习俗,我们也就比较相信他(出门在外,不能太天真!!),晚饭是他推荐的餐馆——苗家酸汤鱼,从安顺到凯里,一路上都是酸汤鱼,据说酸汤鱼是贵州的特色菜,不吃会很遗憾。一顿晚餐就一条鱼,吃了我们两百多块钱,
而且味道吧,实在是一般,这是在贵州被坑的第三波了。
我们这次出来完全是边走边规划,没有提前预定酒店,只能现找。最后选的是景区门口的“晓筑酒店”,房子全是木质结构,门窗上是雕花的图案,很有复古的味道,每间房都配有一个大阳台,要顺着窗子的阶梯越过去,阳台挺宽敞,吊着一个很大的秋千,后来才知道这“秋千”唤作“美人靠”,是苗家建筑的特色,似乎家家都有。
16号早上我们不急不忙的洗漱好下楼吃早饭,一个水煮蛋三块钱,一杯豆浆五块钱,真特么的坑爹。卖早饭的很多,但是每一家的种类都差不多,各种腊肉、猪蹄、香肠…这种油腻的荤菜早上肯定吃不了,最后要了个竹筒饭,十块钱,价格倒是能接受,味道实在是不咋地,饭是被烟熏过了的味道。
我们先是乘观光车到观景台,这里能俯瞰苗寨的全景。观景台到处都是出租苗服拍照的,摆pose的。
“哎,让一下让一下,我们在拍照。”这种声音吵的我头疼,大致走马观花看了一下,坐着观光车下去了,站名是“长肖”,实际上就是寨子里头。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苗寨的标志性建筑物——风雨桥,寨子里总共七座风雨桥,我们在第一座风雨桥下的车。这里的人比观景台还多,都是跟团来的大爷大妈,还有摆卖各种银饰商品的小贩,我在摊位上看到了洋钱和铜板,不知道是不是赝品,一枚五元的袁大头售价是160,摊主说家里有很多,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谁知道说的真假呢?
田园区的人倒是很少,还有好几垄油菜花田,我们拍拍照,就进到寨子里了,特别清净,除了来来往往干活的村民,几乎见不到游客,阶梯式的石板路,逼仄的巷道,很像古镇。我们本打算吃点饭回宾馆休息一下,晚上再去观景台看夜景,觉得所谓苗寨也就是普通的村子嘛,没啥可玩的。
我们顺着石板路向下,又回到一号风雨桥,这里人声鼎沸,一头草泥马从心中奔腾而过,原来刚才我们一直在景区外,难怪出奇的安静。
这次很顺利的进入了景区,很多穿着苗服的男女老少在大街上走来走去,苗寨虽然是个寨子,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有的生活设施很齐全,从小学到中学、卖衣服的、超市、邮局、博物馆、车站……该有的都有了,我想生活在这里的人大概都不用出去吧?将近十一点的时候,听到有唱歌的声音,循着声音过去,我们到了表演场,表演已经开始一大半了,主持人激情昂扬,既有苗家阿哥阿妹的歌舞,也有阿爷阿奶的表演,都是土生土长的苗族人,在这里,看到了和我们汉人不一样的生活文化,也见识到了另一个民族的习俗风情,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现在真真切切的在眼前,我知道,这样也仅仅只是感受到地大物博的中国文化的冰山一角,手机相机并用,我恨不能抓住任何一个小细节。
午饭在景区里面吃的,价格不便宜,谈不上好吃不好吃,大概是因为在别的地方也能吃到,所以就没什么特别的吧。下午我们把小吃街逛了一遍,也算是为晚饭踩踩点,将近三点的时候才去租苗服拍照,来苗寨最大的期待就是可以穿着民族服装,体会一下异域风情。我们找了好多家店,不是出租的价格不满意,就是对衣服不满意,最后在芦笙场旁边的小巷找了一家性价比比较高的,店里面只坐了个老奶奶,目测快八十岁了,腰已经快佝成了九十度,知道我们想租衣服,朝着我们笑,叽里呱啦的跟我们说话,奈何她说的苗语,我们一句都听不懂,后来她朝向里屋,也不知道是“沃——”还是“旺——”了几句,乍听起来,有点像狗叫(我不是笑老人家,主要是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当时的新鲜感)…里面走出来一个比我们稍微大点的小姐姐,挑好了衣服,她就开始帮我们穿。
衣服真的很好看,我们沿着芦笙场出去拍照,互拍之余,看见一个大叔拿着单反,很专业的样子,就请他帮忙给我们拍合照。这里必须提一下,在苗寨的一整天,我们遇到的那些人,不管是游客还是本地的苗人,大家都很好,都蛮热情,让人觉得这趟旅行很温暖。有趣的是,我们在街上拍照时,遇到一对来游玩的广东夫妻,他以为我们是苗族人,还要跟我们合影,让我觉得有点小开心,是不是因为我们穿苗服很漂亮,很像本地人啊?哈哈哈…
还完衣服,我们决定参观一下博物馆。在街上走着,遇到一家“美人醉”酒坊,店主是个小哥哥,很热情的邀请我们进去尝酒。那天打车的司机有跟我们说过苗人很喜欢喝酒,走进寨子里,确实能感受到浓厚的酒文化,很多卖糯米酒的。小哥哥请我尝酒,我居然没有拒绝,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己的好奇吧,想尝尝这边的酒,先是尝了一杯桃花酒和荔枝酒,像是喝饮料,甜甜的,没啥别的感觉,然后小哥哥看我对“女儿红”好奇,很大方的给了我一小杯,酒精浓度不高,但味道我说不好,因为我只是能喝酒,并不会喝酒。我们站在那和小哥哥聊天,得知他是嘉兴人,从西塘聊到苗寨,后来他还帮我们解决了回去的打车问题,感觉人很好。聊的时间太长,进博物馆就简单的看了一下苗族的婚丧嫁娶风俗,工作人员就要我们出去,说是下班了。
我们回到小吃街买了两个烤玉米,坐在五号风雨桥附近吃完,然后接着逛。无意间碰到一家饭店在举办“长桌晏”,长桌晏也是苗族的一大特色,所谓长桌,就是一张很长很长的桌子,围坐着四五十人就餐。长桌晏之所以能成为特色,主要是因为“高山流水”的喝酒方式,“高山流水”是苗族人的一种待客之道,不仅仅体现了她们民族的酒文化,也展示出了她们骨子里对远方客人的热情。三个苗族小哥哥在旁边吹着芦笙(芦笙好像是这里的每个成年男子都会吹的一种乐器,就像每个苗家阿妹都能歌善舞一样),两个着苗服盛装的小姐姐端着酒杯,三个负责加酒的苗族妇女,从桌子的一边挨个问过去(问的都是男士),只要接受了她们的酒碗,小哥哥就开始吹芦笙,旁边的小姐姐就亮开嗓子,边唱边倒酒,上演“高山流水”。
这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看的舍不得走,觉得生活在这儿也挺好。不过,如今她们的热情待客已经成为她们谋生的手段,或者说是牟利,这是她们的工作,每天都这样和不同的客人重复也很无聊吧?
由于我想发个美美的朋友圈,我们需要回到观景台拍苗寨的夜景,夜景是来过苗寨的人都会提到的一道风景,我要是不去,日后肯定会遗憾死。我们又去检票处乘观光车,人多的我就不说了,景区里面人挤人,车堵车,就这还是旅游淡季,我是无法想象旺季什么样子的,排队排的让人崩溃,七点多开始排,到观景台都快九点了,观景台上的人比白天还多,简直扒拉不开。
夜景确实是好看,星星点点的灯光散布各处,看上去既朦胧又温馨。
回到宾馆已快十点,我们也累成了狗,洗漱完,美美的睡了一觉,毕竟第二天还要赶往下一站——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