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仓道原创“红楼随梦闲聊”34)
今天天晴气朗,清风和畅,正值中秋佳节,既可家人团圆,共赏明月,又可饮酒观看中秋晚会,是个好日子。
然而,好日子却不能错过,更应勤奋努力正量行。因为人生短暂,一半夜中梦,一半日痴痴,人生苦旅,到站不易,过程应该充满乐趣和意义。
于是,我今天没错过好时光,又埋头書画了几张。我一边書画,一边祈盼着月儿升上來。
还记得贾雨村的那首诗吗:
时逢三五便团圜,
满把清光护玉拦;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
好个飞升之意!
咱可不是贾雨村,也不做贾雨村。
然而话说回來了,我最近深入红楼一梦,受其感染,常常对月伤怀,不妨也略作一首,凑趣:
银河运畴天地时,
便有嫦娥奔月地;
救得夫君酿美酒,
遍洒人间醉心迷。
女媧补天弃灵石,
跌落尘埃幻宝玉;
奇缘黛玉泪如雨,
润得顽石情意痴。
言归正传,文接上回,咱接着聊:
话说,林黛玉没有见到两位舅舅,心中不免有被冷落的感觉。
那位说了,一个才六岁的孩子懂什么,至于心理这么复杂吗?
你听我解释:
老师生活的年代是清代,《红楼梦》书中描写的故事也是清代的事。在清代鼎盛时期,人均寿命也不过是四十來岁,活到五十岁就视为高寿了。
在那个年代,由于战乱,饥荒,瘟疫,经济脆弱,医疗条件极差等因素,民间平约寿命才只有三十來岁,既便是皇家贵族,用现在眼光看,得一场小病就可能不治身亡,就连生活条件顶好的皇上,也没几个高寿的。
所以,那时的孩子早熟早懂事,大部分孩子十二三五就成婚,早生孩子早续后,是那个年代家庭的主脉思想。
这就是那个社会;社会意识的自然法则。
那时,豪门子弟的孩子,从三岁就请高人西席教导古经义理,而且,很严格。所以黛玉虽幼小,基础仪礼和心理己经具备,这也是中国古典文化所具有的;极強的,心理诱导力。再加上黛玉曾受父亲嘱咐,初到贾府,一切须要谨慎小心。
至于黛玉说话的语气嗓音,也可能和现在的小女孩差不多,嗲声嗲气得。
话接前言,贾政不在家,王夫人陪着黛玉说话,就迫不及待地说出了一桩心事。王夫人把宝玉说成是孽根祸胎,家中混世魔王,这话可真够厉害的,如同诅咒儿子。
这里有个重要情节,黛玉的母亲生前常向她提起含玉而生的宝玉。黛玉一定对这位表兄早已充满了神秘好奇心,或者眼下就强烈地期待着,要见见这位不平凡的表兄,所以,王夫人怎样说宝玉,都会剌激黛玉对表兄的好奇心。
王夫人嘱咐黛玉不要理会宝玉,纯属枉然。王夫人岂能阻止后來贾母不仅让黛玉和宝玉同室,而且一床同卧,亲密玩耍!
王夫人的担心的确徒劳,因为按照我老师的佛理之意,孽缘是缘,有缘必报,也必得各方助缘,谁能抵挡“还泪”之命缘!
好戏就要上演……
(下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