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标题我想写成“我并不是一个擅于给予别人的人”,但是发现并没有一个人给我这样“擅于给予”的标签,而给予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特别私密而又公开的事情。每个人的性格、标签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原生家庭、教育背景、社会经历和经验等等。毫无疑问,在讨论人物本身的时候,原生家庭是一个永远绕不过去的坎儿。那么我就是想剖析一下自己不擅长给予的原因。
如果说原生家庭对我是否乐于给予这个方面的影响,应该说是微乎其微的。父母亲和爷爷奶奶都是待人接物极其热情且大方的,我谈不上抠门,但是不乐意热情,可能或许因为我是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要谈原生家庭的影响,我觉得还不如谈谈我所处的大家庭的影响。不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是他们家最小的孩子,所以无论是在姥爷姥姥家还是爷爷奶奶家我都算是小的,除了我的弟弟以外。所以基本上在大家庭里总是被照顾的孩子。而且只要是在家乡的时间里,我都是以孩子的身份和角色出现在现实生活中,那么接受来自大人的给予就已经便是心安理得的事情了。时间长了,这样的心态就已经长在骨子里融入血液里了。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也从来不太擅长给予别人什么东西,更多的都是接受来自朋友们的关心和照顾,好像已经习惯了接受来自他人照顾的心态,一般情况下都还是以一个孩子的心态来面对一些事情。今年在家待的日子里,我妈对我的吐槽已经不是“别人家的孩子什么什么的”,好像是水到渠成的吐槽“你为什么总是长不大,还和小孩子一样呢”。当然,我很清楚的知道这并不是夸我。
不太擅长给予、也不太擅长分享,对社交这种事情也没有什么兴趣,交朋友这种事情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如果能称得上是我的朋友的人,一定是你给予的足够多,能被我注意到,我才会给予。所以这就是我交友原则之一:公平。说起公平,就一定要提到原生家庭里的弟弟,弟弟接受的宠爱一定是比我多,那么我从小就有公平意识,他有的我一定也要有,没有的就轮着玩、分开吃。当然不可否认弟弟就是比我受宠,不过长大后,我也开始让着他、惯着他、宠着他,谁让我是他亲姐呢~,所以他就是使我学会分享、学会给予、学会公平的坏弟弟。
除去在家待的时间,更多的时候还是在学校度过,过集体生活的日子,小学中学大学,没有特别特别特别好的铁瓷儿,可能是因为我不擅长给予别人吧。但凡是能够跟我好一点儿的朋友,也一定是我收到了他的给予才会回馈一点给对方 。包括室友也是,因为十四年里还从来没有跟特定的几个人住在一个屋子里那么久,我只是在某些方面不太擅长给予,当然大家的相处还是很和谐的。我的空窗期持续了二十多年,说起来也是有点骄傲呢。对于喜欢的人儿,即使付出再多,都不能叫作给予吧,真的就是乐意啊、开心啊。但是错过了就很难再遇到了吧。
所以很少去给予别人。别人就是别人,没必要,不乐意,没关系。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啊”,没心没肺活着挺好啊。就挺好的啊~。现阶段就是很佛系。可能这就是我所处的阶段吧。
不知道说啥了,本来想聊聊性格,但是我的思维已经快扯倒人生阶段了,有点跑题~
打住了,有建议的朋友们欢迎留言。